東區板道昨天開通,天陰,有點微雨,沒有第一時間去走走。今天早上起來,北下的寒流帶來了艷陽天,馬上下樓去走走這條盼望了多年的板道。一個來回,不急不緩,拍拍照,觀察一下,走了正好一小時。
政府規劃署二零零九年就開始研究在東區走廊之下建設行人板道,由顧問公司做報告後,二零一五年又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進行研究,二零一六年開始公眾諮詢,再申請撥款,展開詳細設計。如今,板道開通了,長1.1公里,前後花了16年。以前的規劃曾說,板道全長1.7 公里。東區走廊在海面架空而去,到鰂魚涌才「上岸」。板道可能還會繞過北角路碼頭延伸到鰂魚涌去,連接那邊的海濱步道,直到筲箕灣。那樣,港島北海濱由筲箕灣到堅尼地城,就大抵能步行貫通了。
這步道堪稱為世界最美麗的海濱步道,為的是可以欣賞世界最可觀的城市天際線。
網上有不少城市最美天際線的評比,都以人工建築之壯麗和在天空劃出曲線之奇幻來評比。有兩個城市總不出第一第二位置,是為紐約和香港,都摩天大廈林立。我更喜歡香港的天際線,這不是因為愛屋及烏。
有人認為纽約的摩天大廈在設計上比香港的更優勝,更足觀賞。這帶主觀性,難以辯駁。天際線之比較其實不唯人工建築而已,更涉及自然山水之美。紐約也臨水,可就無山。有山,景觀就立體起來,香港特別是港島的樓宇隨山勢而建,高低錯落,遠近參差,到夜晚加上水中倒映更顯熣燦。維港四面皆山也,晨昏之際,在人工建造橫直線奇觀的背後劃出大自然的曲折與俊秀,這是紐約絕對無法相比的。環視世界,能兼得人工與山水壯美的城市,實不多見。重慶或者有條件一比,名字已出現在一些十大名單中。上海、深圳也出現在一些十大名單上。
要欣賞香港城市天際線美景,最好是坐渡海小輪。中環與尖沙咀之間的天星小輪因而被評為世界最值得乘搭的渡輪航線。尖沙咀海濱看港島景色最好,而要兼賞港九景色,除了坐船,現時還可選擇東區板道。其中從東海岸公園至起面向西北的一段,可以飽覽兩岸,可以把灣仔到鯉角門的光景盡收眼底。
全世界所有大小城市都是臨水而建的,但城臨水不等於人能親水,因為水邊都優先發展經濟,是經濟岸線。讓人能親水,要待發展起來之後。上海市內的楊浦濱江是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江邊原來都是百年老廠、碼頭、倉庫,老百姓見不到江。近幾年,區政府把生產岸線變成了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上海學者把這看作是上海是「人民」城市的例子。
香港近年陸續興建了不少海濱步道,這是經濟轉型的結果,希望也顯示特區政府也是「人民」的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