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該對蕃薯感恩

夏威夷蕃薯,35元一磅,約兩個。
 不久前在一個飯局上,聽到朋友介紹一種美味食品:夏威夷蕃薯。

朋友說,曾在夏威夷吃過這種蕃薯,是烤製的,一切開,白皮紫心,香氣四溢,品嘗之下更覺美味無窮,不太甜,肉質細膩。朋友一直對之念念不忘,但回港後一直買不到;後來在尖沙咀一家生果店偶然見到了,立即買了幾個回家蒸來吃,味道雖不及在原產地吃到的,但依然十分好吃,於是又過海去「掃貨」。

近年興起了吃健康食品的潮流,過去被人看不起的蕃薯也如其他一些粗糧一樣受到吹捧,產地特別可靠的,更是矝貴。日前見到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他說與妻子現在每天有一頓以蕃薯作主食,用各種不同的蕃薯以不同的方法煮來吃。

夏威夷蕃薯的信息引起在座者很大興趣,有人第二天就到所述的街道去採購,可是不知什麼原故,遍尋不獲。
下面肉質細膩的是夏威夷蕃薯

過了一些天,我卻在灣仔街市見到了,出售的不是一般售賣蕃薯的菜檔而是生果檔,標價:35元/磅。這是平是貴,我欠缺概念。後來在街市走了一下,看到不到品種和產地的蕃薯,發覺價格高低之間竟有數倍之差。那位偏好夏威夷蕃署的朋友後來在美孚也發現了夏威夷蕃薯,價格更高,每磅45元。

我對蕃薯沒有特殊愛好,對蕃薯食品較喜歡的是蕃薯乾和蕃薯糖水。蕃薯乾很難買到軟硬適中的,加上對加工程序不放心,已很少吃。蕃薯會「生氣」也惹人討厭。蕃薯會惹起一些人的不愉快記憶,因為在過去吃不飽的日子裡,蕃薯是不夠飯吃時的佐食。說起蕃薯飯、蕃薯粥,經歷過飢荒的人,有說不完的辛酸話。我沒有捱過蕃薯,但捱過南瓜,所以至今對南瓜沒有興趣。

對於蕃薯,中國人──尤其是華南、西南地區的漢人──卻是非常值得感恩的。同時要感恩的,還有蕃茄、南瓜、玉米、辣椒……等。

華南、西南本來以越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主。漢人自北方南移,自秦漢之前就開始。每次中原動亂受到四夷的威脅,漢人就會大規模南移。但華南、西南都多山,中原平原地帶的農耕技術難以施展,無形中阻止了漢人的移民步伐。

到明代,朝廷為防止地區人口共同體作亂,策動多次內部的人口遷徙,所謂「大槐樹」下集合流徙他方的集體痛苦記憶,至今在不少地方留存着。到明代晚期,蕃薯等適宜在貧脊山地種植的作物從新大陸傳入中國,有助漢人在山區站穩腳跟。這卻造成了持續的衝突,也改變了個地區的民族成分。本來實施土司制度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在「改土歸流」中變為一般的行政區。隨著可耕地面積擴大,糧食增加,人口也大增。

野生蕃薯起源於美洲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首先種植成功。它栽培容易,有強大的抗病蟲害能力。據說,哥倫布一四九三年自新大陸回來,覲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時,送給女王的禮物就是蕃薯。到明朝萬曆十年(一五八二年),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把蕃薯引入廣東。

據百度百科的資料說,蕃薯皮含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醣類物質,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吃貴價的夏威夷蕃薯,就更應連蕃薯皮都不要浪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