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有收過信了?我就很多年沒有收到過。退休前,收到一位同事的禮物和附上的一封信,很覺異樣。
異樣,是因為好久沒有收到過親友的信件了,如今住所的信箱似乎已變為銀行等等函件的專用收件箱,屬於印刷的公文。親友的信件都是手寫的,有手澤之溫。我收到那信件就是手寫的。可是這又有異於傳統信件,因為不是寫在傳統的信紙上,而是寫在一張如信封大小的卡片上。這不是一般的卡片,而是與信封配套的專用卡片,就如出售的生日卡那樣的套裝。卡片的中央壓印上一行小楷的英文字:i hate e-mail (我討厭電郵)。信用中文密麻麻的寫在卡片的背後,在一個大家都習慣用電郵通訊,而且以英文做工作語言的地方,這又使人覺得異樣。
據這位同事說,i hate e-mail 是一個品牌。這當然是看準了市場需求而設定的。這句話其實說得有點含糊,就是說,只說出「討厭」的感受,但沒有說明討厭的理由。為什麼討厭?
照我的理解,這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電郵相對於手寫的信件,一旦電子化了就變得冷冰冰的,欠了人氣。文字通過鍵盤用不同的字款傳送到收件人的面前,快捷、整潔、漂亮,可就是少了個性,變得千人一面,不如手寫的,發信人的字體能顯示不同的個人寫字風格,以至文化修養。不過這缺點對於現代人可能正是難得優點,因為有助藏拙,免了因字體欠佳而獻醜的尷尬。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i hate e-mail 這句話未必得到一些人的認同,很多人甚至會覺得要說 i love e-mail 才對。
可是又確實有很多人在嚷着 i hate e-mail,在網上,可找到大量就此一吐烏氣的文章,並有不少人提供經驗之談,介紹討厭電郵之餘可以怎麼辦。他們討厭電郵,不是懷念手書信件的溫暖、親切感,而是因為收件箱裡已積累了數不清的電郵沒能打開處理,而電郵每日如排山倒海而來,每天盈百上千地增加,這就形成了壓力。
記得廿多年前初有電郵服務時,服務是要收費的,郵箱容量很小,郵件積累到某一限額,郵箱 即自動關閉,要通過服務供應商才能重開,很費時失時。如今,服務是免費的,對一般人來說,郵箱容量近乎無限,可是又要面對新的煩惱。
不過據我自己的觀察和感受,情況又有了新變化。
電郵的性質可分為三種,一是工作需要的,二是商業推廣強加的,三是私人通訊的。工作方面的電郵不可避免,也是必需的,它精簡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加快了工作效率。商業推廣而來的電郵最讓人無奈,你一旦在某個網站上註冊了,就可能招來大量意想不到的垃圾電郵。這兩方面的電郵量都在增加。
可是在私人方面,電郵量在下降,這是大家逐步改用智能手機做即時短訊通訊後的新情況。通過 WhatsApp 或 WeChat,圖文都可以即時互通,大家都越來越難得看 e-mail 了,儘管在手機上也可以看到。
幾年前看到美國一位父親為文埋怨,在私家車上,後座兩名女兒為了不讓父親聽聽她們的悄悄話,互相用手機短訊對話。這位父親慨歎,剛習慣使用 e-mail,卻發現 e-mail 已 outdate (過時) 了。這情況如今已成為普遍現象。
不久前的一項調查說,香港的青少年平均每15分鐘 check 一次手機。會不會有一天,有人會呼喊 i hate whatsapp / wechat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