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要了解香港,該到哪裡去?

清晨的維港
一位「港漂」朋友問,內地人到香港來,可以介紹他去香港什麼地方看看?意思其實是香港哪個地方最具代表性,從中最可以了解香港。

以前也有人問過這個問題,可是我一直想不出答案來。就好像,你該告訴瞎子摸摸大象的哪個部位,去了解大象的個怎樣的動物?

我告訴朋友,那就到尖沙咀海邊、香港文化中心外面對海的石階上坐坐吧,最好在太陽隱沒前後的一個小時,維港兩岸在這段時間裡光影變化之奇美,可以讓你看呆了。這是天然與人工的傑作,是世界上摩天大廈最密集的地方,入夜後更是流光溢彩,而且景象是立體的,燈光沿着山坡點綴,還有水光山影的映襯。香港的世界最佳天際線美譽,名副其實。

這僅是從時空的橫切面去看的,定格在當前的一刻。若知道多一點香港的歷史,感受會更多一些。這裡的山水之間,其實就是香港上演過的一切大戲的舞台,見證過英國的滿載鴉片的大船從這裡轉口到中國各地,見證過數以百萬計的人從珠三角以至大江南北為尋求較安穩生活從陸路海路匯聚而來,見證過日本軍隊從這裡渡海佔領香港,見證過香港從轉口港轉型為製造業中心,又轉型為今天的金融服務業中心,也見證了英國人捲起米字旗、登上伊麗莎白皇后號撤出香港。

這其實等於說,你無法僅憑肉眼了解一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有豐富的內涵,決無法快速便當地作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坊間有很多特效藥般的書刊,標榜可以以分鐘計讀通什麼,例如某個國家的歷史,某種外國語言。只要有點理性,就知道這不過是書商騙人的噱頭。所以也就不必期望到哪裡看一看就可以了解一個地方。

但多走走多看看一定有好處,不要跑馬(坐車)看花,要安步當車的看。到那裡漫步街頭都會有所得,所謂「凡物皆有可觀」,「萬物靜觀皆自得」。任何地方最值得步行遊覽的,都是老區,香港也一樣。我昨天偶然逛到上環的太平山街,就有很新鮮的感受,而那裡曾經是我經常川行的地方。

要了解香港很不容易。常常覺得,香港就像一個萬花筒,空間很狹逼而不斷在變,每一個變化都那麼耀目,都是香港而又不是原來的香港。內地人要了解香港真難。

很長時間以來,對於內地人來說,香港是一個很神秘、另類而因此別具吸引力的地方。香港很小,難而容納能力有限,要讓14億人都來香港走走看看,得要多少年?從這角度看,香港將在很長時間內難以得到充滿了解。

相反,香港人也不易了解內地,原因卻是內地太大、人太多。如果要了解香港有瞎子摸象的困惑,內地這象就更難摸了,摸到的每一個部位都一定無法放大來代表整個內地。使「瞎子」更加如墜九里霧中的是,他們很多人沒有親自去摸,而是靠報憂不報喜的香港傳媒去摸的。

你說香港人對內地的了解不夠,還是內地人對香港的了解不夠?這問題難以回答,不好比較,因為兩邊都不存在一個一致的水平。七百萬與十四億,數量的對比也太懸殊了,不宜比較。

要了解某一事物,不能滿足於感性認識,還要有理性認識,例如讀讀歷史。拿一本關於香港的書在尖沙咀海邊讀讀,可能有不一樣的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