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大廈有一位熱心的管理員,他每天一大早就弄來大沓免費報紙,逐家送到一些住戶家中,會插在大門鐵閘上,然後按門鈴通知。我家其實不需要這些報紙,但他還是堅持要送;那好,請不要按門鈴吧,當面解釋了幾回,說是家人有時候起得晚,不想受驚。可是他還是要按,好像報喜一樣。
這真無奈,他是一片好心,見到你總是笑嘻嘻的,你不能拒人千里、認真地教訓他。那就只好忍受,有時難免被門鈴聲嚇一跳。
要改變別人的行為真難。這讓我想起以前一位共事的前輩的經驗,他對一位下屬在自己的專欄中劍拔弩張的文風不滿意,一再告誡,可是對方故態依然。他告訴我,有些人的缺點是一定改變不了,不必老是與這較真。如果不關乎重大原則問題,你接受現實好了。也是他對我說,做編輯,有時要得過且過。
這不等於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改變,只是不妄圖去改變改變不了的事,而是改變自己看待這事實的心態。這就是台灣釋海濤法師說的:「與其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
這並非佛門的獨到智慧。據說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裡,聖公會一位主教的墓碑上有這樣的文字:
「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像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到漸漸成熟明智了,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我把眼光放得短淺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
「到了遲暮之年,我抱着最後一絲希望,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個世界也可以改變。」
沒有人相信,只要這位主教年輕時改變自己了,就真的可以改變他的國家以至全世界。但他反方向的思維方式,着實可以讓人有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對同樣的事物作不一樣的審視。世界有時真的因此而改變。今天早上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樣的報道:光學顯微鏡的觀察極限在200納米;這極限可以用電子顯微鏡突破,但成本很高。麻省理工的科學者最近卻從相反方向着力,在光學顯微鏡上取得突破。他們發明的一種聚合物凝膠,可以讓泡浸其中的觀察樣本均勻膨脹。膨脹了的樣本放到顯微鏡下,解像度就變相地提高了,觀察極限擴展到70納米。
逆向思維,不是科學家也可以嘗試:
也許我沒有月貌花容,但可以心靈手巧;
也許我不能改變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
也許我無法控制明天,但可以掌握今天;
也許我難以萬事勝意,但可以事必盡力;
也許我不會馬到功成,但可以日有寸進;
也許我難望富可敵國,但可以心中富有;
也許我未必長命百歲,但可以無憾此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