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呼倫貝爾的純真歌聲

日前去聽了名為《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音樂會。這是一場很難得的音樂會,但對喜歡蒙古音樂的人來說,應該不夠滿足。


演唱的是內蒙古的「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這是一個成立沒多久的兒童合唱團,成員是呼倫貝爾草原五個少數民族的兒童,三十多人中,最小的五六歲,最大的十二三歲。他們都在草原、山林中長大,被選入合唱團之後才接受合唱訓練和舞台表演。

這樣一個合唱團,讓你想到不受污染的純真──就像呼倫貝爾的潔淨的天空、河水一樣。

那個晚上,孩子們幾乎是一口氣的唱了二三十首歌,蒙古族的,還有與蒙古族有密切關係的的其他民族如達斡爾族、鄂倫春族、布里亞特族、鄂溫克族的歌曲,還有創作的。歌曲絕大部分都是香港人陌生的,我只對其中兩首有認識。

合唱團的創辦是為了傳承呼倫貝草原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唱過的歌,所謂「草原童年的歌謠」,多半是爺爺奶奶草原童年的歌謠,而很少是合唱團孩子童年的歌謠。

演出中一位很出色的成員,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她在孩子們唱歌時,以嫻熟、自然的舞姿翩然飄過舞台。這點題的一筆,把觀眾的思緒帶到草原古遠的傳說、遺傳中去,連接老與幼,古與今。

這讓你認識,呼倫貝爾真是一個歌舞的大舞台。

音樂會中很巧妙地安排播映了很多關於孩子們放假回家的生活片段,有些用來作過場,連接不同的歌曲。最長的一段在中場休息時播放。對我來說,這些錄像的吸引力不下於歌唱部分,他們最真實地表現了草原孩子快樂的童年。他們有那麼多的玩伴、那麼大的天地、那麼多的遊戲,與駿馬、羊羔、狗、同齡小朋友一起過著的日子閑不下來。

布里亞特族小姑娘娜日格樂在草原上即興起舞的一段令人讚嘆,她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跳起舞來不必什麼編排、伴奏,舉手投足都是率性而為,但那韻律,那風度,讓你仿佛看到了盅碗舞在草原產生的經過。

他們生動的告訴你,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這樣:活在大自然裡。

這些孩子都有純樸自然的嗓子和歌唱的天賦。可惜的是,由孩子去演繹草原裡的感情,總覺得難以讓人滿足。孩子們唱得最好的,是幾首充滿童真的歌曲。而那些情歌、那些帶著草原生活蒼凉、孤寂的歌,用稚嫩的嗓聲去唱,就怎麼也不是味道,雖然鄂溫克男孩巴特爾唱的《夢中的母親》是那樣令人動容。

另一點令人不滿──不是不滿足──的是舞台上過多的電子聲光效果,一台標榜原生態的音樂有時使人有像進了卡拉OK的感覺。如果能盡量減少一些舞台效果,把燈光、乾冰、強烈節奏的伴唱帶減到最少,不必每人一個麥克峰,盡量讓人去聽聽原生態的歌聲,可能更好。那晚,現場用三個馬頭琴、一個倍大馬頭琴伴奏的所有演唱,效果都較好。

「五彩呼倫貝爾」是一朵奇葩,希望它能繼續抗拒城市的污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