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華人移民的最大期待


灣區一家華人中學的畢業禮上

移民到彼邦的親友,最大的期望都不在自己的身上,而在下一代的身上。對自己,常常是解決生存,落地生根,即於願已足,而對於下一代,則有更高的期待。

事實上,由於中國人傳統上比較重視對子女的栽培,華人家庭中無論土生土長還是幼年到了彼邦的下一代,多數可以在學業上有較佳表現。此行在灣區的時候,加州教育局剛好公布了二零零七年度的學業表現指數(API)報告。據報道,亞裔學生繼續拋離其他族裔學生,得分且由上一年度的847分上升至852分,遠遠高於加州728分的平均數。亞裔生不盡屬華人,但多少反映了華人下一代在學校的表現。

臨回港之前,出席了灣區一家華人中學的畢業禮,也長了這方面的見識。

美國人十分重視中學畢業,大概認為這也就是成人禮,畢業生都穿袍戴四方帽,有精美的紀念冊編印,隆重程度比諸大學有過之而無不及。我隨便翻看了那本製作成本不輕的紀念冊,裡面已印上各學生將進入哪一家大學,修讀哪一門學科。我沒法作統計,印象是絕大部分都被加州各大名牌大學,如加州大學分布洛杉磯、灣區的各家分校羅致了。

可以想像,這些華人下一代的未來是光明的,可以融入到美國的文化「大溶爐」中去,打進主流社會,是未來的社會精英,就像在威州那位朋友的一女一子,兩人儼然已在這樣的楷梯上攀上了很高的位置了。

兩名年輕人都一表人才,都有高學歷,先後從明尼蘇達大學畢業後,都孜孜不倦地作進一步的追求,兒子已在作博士後研究。不可不提的,當然還有家庭始終未渝的大力支持。

朋友說到兩名子女的成就時,滿足都盡寫到臉上了,尤其說到女兒的時候。

他的確值得為女兒驕傲。女兒大學時已成為校董會(Board of Regents)的學生代表。畢業後,她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認為有必要再進修,又回到母校修讀法律,再經選舉作為地區代表進入校董會。這樣年輕的一名女子,而且是華人,得以進入校董會,打破了大學一百五十多年的紀錄,成了當地頗引人矚目的新聞。她並獲委任成為明州亞太事務委員會成員。

這使她有不少機會接受採訪,面對公眾演講。人們都會有興趣知道,她是憑什麼取得目前成就的?她背後有什麼力量的支持?這時,她都愛講父親拿著30美元隻身來到舉目無親的美國尋找美國夢的故事。

我對她和她的父親都說,應當常常講這個故事。聽眾都愛聽故事,尤其是真人真事,而美國人特別愛聽美國夢的故事。奧巴馬不就是憑講父親故事講上了現在問鼎白宮的地位的嗎?

她當然知道奧巴馬了。她父親告訴我,奧巴馬的妻子到明州來籌款時,明州一名有地位的猶太老太太特意把她帶去出席籌款晚宴,並安排她就座在奧巴馬夫人的旁邊。

你可以想像,我那位朋友告訴我這事時,一面笑容表現了多大的滿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