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 Sunday River 哥爾夫球場,如詩如畫 |
不管怎樣,好此道的人似乎越來越多。我沒有看過統計數字,但很相信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一項重大「成就」,是哥爾夫球場的數量從零進佔到世界前列,很可能在世界排第一位。這一方面是要滿足外來需求──外商、遊客等等,更主要是本地有錢有權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覺得,除了要有大屋、靚車以顯示地位之外,要有「高級」生活嗜好,打哥爾夫於是被視為最「高雅」的體育運動,有「貴族」氣派。
哥爾夫因而養活了不少人,在一個哥爾夫球場,為打球的人提供服務的人可真不少,數量肯定比打球的人多幾倍。我認識一個人,他從深圳到美國,用假結婚留下來,後來到了一個哥爾夫球場當球童,然後拿了一個有關的證書。早些年,他在那邊的日子並不好過,回流到深圳去了,剛好遇上一個個哥爾夫球場建起來,他就挾着證書成為「美國有牌哥爾夫球教練」,跟他上課的先富起來新生「貴族」男女排成了隊。他已樂不思「蜀」,美國的綠咭對他不再那麼吃香了。
儘管香港也建起了供公眾使用的哥爾夫球場,但打哥爾夫球至今在世界各地仍然只限於有錢人的玩意,或者是商界最層人員的聯誼活動。最近就有個新聞,說是投資銀行高盛的三名女僱員員在美國入稟控告這家公司「有系統」地歧視女性,因為公司高層利用打哥爾夫談業務,卻是從來都把女僱員排拒在外。
據西方的說法,哥爾夫十五世紀發源於蘇格蘭。開始時,這種娛樂不分貴賤,皇室人員玩,農伕也玩。農閑時,農伕就在田野裡打球,一根球棒輪流使用,同時飲酒作樂。打哥爾夫那時不算什麼「高雅」玩意。後來,有錢人成立哥爾夫球會,有錢才能去玩,又訂出規則,入會門檻很高,連衣著服飾也吹毛求疵,高爾夫就成為有錢人才玩得起的玩意了。球會都在郊外,好讓有錢人有個躲開「俗世」,自己玩樂、交誼的地方。
促成高爾夫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說是讓分制,這使不同水平的人可以一起比賽,交朋友。比賽這時已成為次要了。不過在美國,哥爾夫球技好的,據說商場上也掙較多錢;打哥爾夫的,又比不打的掙較多錢。
我做不了「有錢佬」,不知道與不打哥爾夫有沒有關係。不管怎樣,我希望中國少建點哥爾夫球場,這與「仇富」無關,而是中國的耕地太珍貴之故。中國多些人先富起來是好事,富了又要培養點高貴氣質也是好事,但富了都去打哥爾夫那就太壞了。
**
舊文參閱: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