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飲熱水?一杯水的文化衝突

早上從電視報道中知道,有機構檢驗了一些市民隨身攜帶的保溫杯,發現當中的細菌含量相當高,超過不保溫的水樽。這並不奇怪,保溫杯內溫暖潮濕,有利細菌孳生,若清洗不當,會成為細菌溫床。飲瓶裝水,瓶子用完即棄,根本不存在清洗問題,相對之下會清潔一些,但很不環保;從中醫角度看,還不利於保健養生。

身邊有不少親友隨身攜帶保溫杯,出外旅行時更是這樣,不分季節,總之得有熱水或溫水飲用。近年,隨着生產工藝改進,保溫杯越來越精美,擺在商店貨架上,真箇琳瑯滿目,漪歟盛哉。這些保溫杯多為金屬製品,應是耐用品,使用夀命較長,為什麼市場和供應量會這麼大?我不明白,但從中知道相當大量香港市民愛飲熱水和溫水。(保溫杯也可以為冷飲保溫,但這樣做的人應當不多。)

另一方面,據日常觀察,例如在茶餐廳,人們叫的「餐茶」以冷飲為多,特別是年輕人,不介意多花幾塊錢,而較年長者多數點熱飲。

不分冷暖季節都喝冷飲,是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愛喝熱飲而忌「生冷」則是中華飲食文化提倡的。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於是大家飲水隨意,冷暖自知,習以為常,最多是長者有時會對年輕人喝涼水還要加冰嘮叨一下。

不過在外國,如果在餐廳、咖啡館裡要得到一杯開水──熱氣騰騰冒煙的,可能會招來冷眼。店主和服務員可能認為:我們供應的都是精心炮製的飲食,哪會奉上白開水?起碼也得是蒸餾水或礦泉水,那與白開水是兩碼事!

湊巧,剛在《洛杉磯時報》上讀到一篇關於這方面文化衝突的文章,題目是 China's go-to beverage? Hot water. Really (中國的最佳飲料?熱水,真的)。文章配上一幀北京兩會會場內的照片,服務員拿着熱水壺為一桌子茶杯添水。雖然桌上有花茶、綠茶的牌子,添的是熱水是肯定的。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華裔專題記者,有個自小訓練出來的「中國胃」,即使到了西方多年,仍然受不了喝涼水的文化,倒是她的英國人丈夫接受了喝熱水。文章有以下有趣情節:

二零一三年,我們從蘇格蘭開車去英格蘭。我在霧氣濛濛的鄉村路上喝了四天冷水。第五天,我的中國胃再也受不了,我請求丈夫停車去找一杯熱氣騰騰的熱水。我的丈夫——一個在北京生活了五年多的英國人——欣然同意。我們找到了一家可愛的咖啡館,受到女服務生的友好接待。我想我們應該要杯茶而不是熱水,好免去一番解釋。但丈夫認為這沒什麼可丟人的,應該直接要求「只要熱水」。他清了清嗓子,用優雅的英國口音說:「可以要杯熱水嗎?」他尷尬地停頓了一下,然後加了句:「請問?」女服務員瞪眼張嘴,就像是聽到意外消息的卡通人物,結結巴巴地問道:「要……要……要喝?」她為該用茶杯還是咖啡杯上熱水猶豫一番之後,我們最終喝到了寶貴的熱水(盛在茶杯裡),但感到咖啡館每個角落裡都投來了冷眼。

對於飲水之冷暖寒熱,中醫有不少見解,有些聽來很高深玄奧。中醫有個「水飲」的概念,稀而清者為水,如汗液、小便等;稀而粘者為「飲」,比如痰、鼻涕等。水和飲出現某些異常,是為「飲證」,也叫水飲病。中醫不主張涼飲冷飲與之有關。對於這些,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明所以。但他們的胃和身體感受分明已讓他們知道,要「補水」,該喝什麼。**
**
China's go-to beverage? Hot water. Really.
http://www.latimes.com/world/la-fg-china-hot-water-20160313-story.html

2 則留言:

  1. 哈哈。经验:在美国,可以去星巴克要热水。Amy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西方對熱水的態度正在改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