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寧波博物館,去寧波必遊

寧波博物館
在預定行程中,有兩個博物館是必遊的,一是蘇州博物館,一是寧波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出自貝聿銘的手筆,早已名聞遐邇,而寧波博物館未必有很多人知道。寧波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師王澍,對於建築設計業以外的人是個陌生名字,但在業內,尤其是在華人業界圈子,則是如雷貫耳。我問一位業內的年輕人知道王澍嗎?他應聲說當然知道,還聽過他來香港大學的演講。

但我相信,不少參觀過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的人,會對王澍的設計風格留有印象。他們若到E 區參觀過「寧波滕頭村案例」館,會發覺展館的外牆別具一格,它用舊磚瓦砌成,牆上有看似隨意挖出的窗洞和紋理,大牆斑斑駁駁而美態自然,令人在懷舊的溫暖中感到時尚的新穎。

博物館天台
我想,這一定是王澍設計的,具有他簡樸、環保,外形不失傳統而標新立異的特點。寧波博物館整個就用這種採用舊料而很花心思砌成的外牆包裹,大樓外型不乏歪斜線條,在厚實的歷史感中流露出蔑視平庸的不羈。它得到「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的評價。

王澍的一系列設計也得到國際認可。二零一二年,獲美國頒授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一個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獎項。翌年,《時代》雜誌把王澍列入二零一三年度全球一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

去參觀寧波博物館,第一項展品就是它的展館。它又被稱為「休閒博物館」,內外都有足夠的空間供人安靜下來,觀想世界。有時間到博物館對面很大的公園走走,更可休閒。寧波美術館也是王澍的作品,在老外灘。那天,我們在天快黑時在外面走過,可借沒有機會進館參觀去。

新舊交替
寧波博物館目前只有兩項展覽,一是名為「東方『神舟』」的寧波歷史展,一是「寧波民俗展」。寧波有悠久的歷史,河姆渡文化遺址(在餘姚附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發現,把它的文明史推前到七八千年前。這裡那時已開始稻米耕種,還出土了中國最早的樂器:骨笛。這裡也是以「秘色」馳名的越窑的所在。這裡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浙東學派,人才輩出,對中國的文化與經濟發展都有不可估量的貢獻。這裡有天一閣並非偶然。近代寧波幫先在上海脫穎而出,繼而擴張到全國各地,包括香港,也斷不是偶然的。這些在「東方『神舟』」展都有豐富展示。

到寧波還想一嘗著名的寧波湯圓。但到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寧波湯圓?在寧波民俗展中,我們找到線索,再花了一些腳骨力,正宗寧波湯圓才總算吃到了。

(「江南行」紀遊之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