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小橋流水,深巷老宅:住進老蘇州

平江客棧大廳(佳哥攝)
從平湖,搭一個半小時巴士,我們到了蘇州。準確一點說,到了姑蘇古城,下榻在一家原來是古老大宅的客棧去。客棧位於深巷裡,傍着一座小橋、一條小河、一條古街。一下子,仿佛回到了老蘇州。

我的書桌上有一枚銅章,約五厘米直徑,是紀念鑄章,掂在手裡有點分量,我把它當作紙鎮使用。用得久了,上面的字樣圖紋都視而不見。這次江南行臨出發前,忽然有所憬悟,拿起銅章來端詳,上面清楚以篆體字鑄明:蘇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紀念。下面另有小字:公元前五百十四年,指的是蘇州建城的日子。啊!二千五百多年的古城。

據記載,周靈王十二年(公元前五六零年),吳國君位傳至二十世孫諸樊,國都南遷至今蘇州城址。周敬王六年(公元前五一四年)闔閭繼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諸樊所築城邑的基礎上擴建大城,周長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約合今制23.9公里),名闔閭城。此後,城裡城外發生了稍涉中國歷史都知道的吳越爭霸故事。闔閭攻越失敗戰死,其子夫差葬之於姑蘇城外,這就是今日之蘇州名勝虎丘。

我在八十年代中到過蘇州,那銅章就是那時得來的,本來收藏在抽屜裡,後來「活化」了,放到案頭作紙鎮用。銅章是新鑄的,欠了古韻,但到了姑蘇城裡,處處可讓人有思古之幽情。我們下榻的客棧,就讓一行人一頭撞進了古老歲月去而嘩然──難怪,這一撞,撞到四百五十餘年前的明代去了。

客棧名平江,這名字就很有古意。蘇州有過不少名字,蘇州是隋代起的名;從北宋至元末,它叫平江府。這裡後來有過平江區,現在則擴大為姑蘇區,但仍保留非常富有蘇州特色的沿河古街平江路。平江客棧就在古街與小河邊,出門左拐跨過古老的夀安小橋,就是如今有「歷史文化名街」頭銜的平江路。

平江客棧中的桃園。園裡花未放,牆外柳仍新。
客棧是由方家大宅與董氏老宅改建而成的,改建中修舊如舊,格局不變,梁柱依然。位於紐家巷的正門,像是其貌不揚的民宅,不深的門廳也簡樸,再走過一個有着一口古井的天井,進入客棧的大堂 (lobby),才見識到大宅的不同凡響。這裡本來是方家大廳,是大宅中最古老的建築物,布置的家具都是明清式樣的,有舊有新。加上門窗梁柱的雕飾、金漆,大廳散發着經過歲月沉澱,再賦予新生命而形成的大氣,堂皇而穩重。

客棧仍保留着大宅格局,分左中右三路,各路以不同花木主題的小花園分隔廳房,如桃竹楓松等。我住在桃園一個房間裡,花園裡有三株桃樹,可惜不逢花期,房間的木門窗旁有一口古老的水井。高高的粉牆黛瓦之外,是靜靜的小河,可以見到河邊高聳的垂柳探過頭來,與院中一棵樹上滿布的紅色小果子互相輝映。

這大宅本身就很值得參觀。我們在大宅各個院落之間走了一遍,因為四十多個房間中不少有住客,而房子是磚木構築,走上二樓時,得小心放輕腳步。在楓園裡,楓葉都落盡了,一陣清香卻帶來驚喜,原來一株蠟梅正綻放。

客棧裡有不少文物,包括「文革」的殘留。從桃園出來,抬頭就見到走廊粉牆上刷上的毛主席語錄;從客棧大廳出門去,門廳的門楣上可以見到「永遠革命」四字的舊痕。也難怪,這裡曾經是紅衛兵總部呢。

住上這家客棧,是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推介。他幾年前到蘇州度假時在這裡住過,在網誌裡有過記述。我看到了一直記住。這次到蘇州去,便到網上搜尋而去。

(「江南行」紀遊之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