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一角 |
遺憾地回答:這本在計劃行程之內,後來因為路程較遠沒有去,很可惜。
去旅遊,來去匆匆,總不能盡覽名勝,有所孑遺,在所難免。好在我們在沒有領隊、沒有導遊,也沒有鐵定行程,隨時可以在可留連處且留連,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寧波有很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市內隨便走走,也有文化勝跡可以勾留。稍加深究,遠近鉤沉,會有很多感受。那天本來打算到郊外的保國寺去,後來因為要有人去買長途汽車票,而早一天步往天一閣途中,受月湖景色吸引,便把行程改作月湖之遊。
月湖位於市中心,開鑿於唐貞觀年間(六三六年),因形似月而得名,本為用水治水而設,到宋代形成月湖十洲勝景,成為歷代文人薈萃之地,賀知章、王安石等官員墨客到這裡或為官,或隱居,或講學,或著書,印痕墨蹟,仍可追慕。
寧波號稱「三江六塘河,一湖居中」,居中就是月湖。月湖邊上,有個碑亭立於水中,當中的碑石大書一個「平」字。這是始於南宋開慶元年(一二五九年)的水則碑。古時,為保旱澇不災,四鄉地保得定時報告水位,以便月湖水閘之或開或閉。到南宋,當地知府吳潛坐船下鄉視察,想到城內外的河塘應是同一水平,便在城內立一「平」字碑,以字之上下兩橫劃為啟閉水閘的水位標準,是為寧波歷史上第一個水文觀測站。
月湖一角 |
那天天氣晴明,水波明麗。雖然不知道哪裡有過哪位文人名士的足蹟手澤,徜徉其間仍然心曠神怡。
從月湖,到旁邊綜合了鐵路、地鐵、長途汽車的寧波新火車站坐三個站地鐵,就到了寧波有名的老外灘。寧波自唐宋以來是中國最繁華的港口之一,船舶雲集之地是三江口,就是奉化江、餘姚江匯流成甬江之地。「五口通商」後,寧波稍晚於香港而在一八四四年「開埠」,英法美僑民聚居的江北地區後來成了租界,是為外灘。這比上海外灘之崛起還早二十年。
如今,老外灘沿江一片西洋式古建築已開發成旅遊區,酒吧、食肆雲集。
傳統文化的底蘊,加上西方文化的影響,已在寧波融合成新的文化特色,有獨特魅力。那天在老外灘,遇到廣東佛山來的一位年輕人,他就是被這吸引到寧波來創業的,目前在老外灘經營一個售賣自己設計製作布藝紀念品的小亭,售賣帆布袋、坐椅靠墊等。到老外灘遊玩的粵人不多,他一聽到我們的口音便與我們攀談起來。
他本來做服裝設計,到寧波發展後,受到寧波既厚於傳統文化積澱又擁有開放襟懷的氣質吸引,就把家小都遷過來了,以作長期耕耘,兒子也在售買亭中幫手。寧波大量中外文化古蹟讓他有數不盡的創作題材,結合上現代的設計技巧和觀念,創意相信可以源源不斷。
寧波與香港頗相似而又頗不相同。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我的感覺是:傳統文化底氣。
(「江南行」紀遊之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