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中學大學 數學語文

日前遇到一位退了休的教師朋友,聊起近況來,他說挺忙,仍在教學生,不過不到學校上課了,而是當上補習教師。他本來在中學教數學,我以為他在繼續教中學生,給他們補課;誰料他說,他現在教的都是大學生。

我大為驚訝,怎麼一退休就「升喱」(提升檔次)了?難道退休後去修了個什麼學位?不是,他給學生補習的課程,基本仍屬於中學的數學課程──準確點說,是目前新高中六年課程之前的七年舊高中的數學課程。只是以前教的學生是中學生,而現在教的學生是大學生而已。

在七年中學的香港舊學制中,最後兩年屬大學預科,學生修的很多是四年制大學的課程;在如今的三三四學制中,中學只有六年,而多讀一年大學。

新高中學制課程打破傳統的文理分流,學生要修讀四個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數學是必修的,但課程內容比以前少了,也淺了。到了大學有些人便趕不上,要找朋友這樣的數學老師補課。補課的不只是修讀數學的學生,也來自要應用數學的學科,包括很多理工科的學生。

在文理分科的時候,理課較難讀,但大致仍有一半學生讀理科,一半學生讀文課。如今,除四個必修科外,學生在其他二十個選修科目中只須選修兩三科就可以。學生趨易避難,選修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的,自然少了,不易吸引出色的學生。到了大學,理工科學生的質素難免也受影響。

朋友發現,學生應付不了大學的數學功課,既與數學水平有關,也與語文水平有關。做不來,常常因為不懂得解題。通常,習題的文字會較長,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是考驗。朋友說,若能夠吃透題目,充分理解題目說什麼,題目往往並不難。可是學生常常應付不了。

朋友說,他有時對學生修讀的理工科目其實不了解,這時,他會參考學生有關科目的筆記,一了解,問題就迎刃而解。

他為自己的學生慨歎,除了慨歎他們的數學和語文能力,還慨歎他們在競爭對手咄咄逼人之下的劣勢。對手主要是內地到香港升學的學生。他們都是內地各地的尖子,成績本來就出色。以前香港的學生仗着多讀一年中學,到了大學,與這些對手一拼尚居下風。如今,彼此都讀六年中學,而內地的課程較深,香港學生就更加比下去了。A 鮮落到香港學生之手,已不自今日始。

很多香港的年輕人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瞧不起內地人。我很擔心這種沒有根據的自大,會在現實的無情打擊下形成落差巨大的自卑。這很可能就在我們自己的家門裡──各家大學中發生。這甚至有可能惡化成為逆反性的仇視。

有一點可以「告慰」的:據一位為香港某大學到內地招生的朋友說,如今要吸引內地各地的尖子生到香港來升學越來越困難了,他們很多人如今有了更遠大的海外升學目標,不再把香港放在眼內。

1 則留言:

  1. 如今要吸引內地各地的尖子生到香港來升學越來越困難了,內地遊客也有了更適意的去處。

    原本好客自信的香港人,忽然間迷上了「核心價值」,迷上了「普世價值」,在自戀與虛妄之中,丟掉了理性和實幹。直到那一天,所有人都不再把香港放在眼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