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沙灣往事》:滿足與失落

《沙灣往事》中的賽龍奪錦
坐到「山頂」去看《沙灣往事》,並不遺憾,反而欣賞到坐在「大堂前」看不到的東西。「山頂」上可以俯瞰整個舞台,舞蹈、燈光、設置等的圖形變化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沙灣往事》在這些方面都非常用心,常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表現。

舞劇的舞美(舞台美術)設計很出色。它設計出16扇頂天立地的通花屏風,一看就讓人想起廣州的西關大屋。屏風在懸吊裝置下靈活調度,產生布景、切割舞台的作用,配合上燈光,變化多端,屏風上在適當的燈光下還會出現芭蕉庭樹。大廳、洞房、廟宇、街道、花園等場景因此不斷出現,節奏明快。

燈光的設計很細致,有時相當頗密,很好地配合了情節的發展和突出表演重點,營造氣氛。道具的運用也應記一功。第一幕的婚宴中充分利用了八張不斷變化組合的大紅方桌,展現出一個一個諧趣的廣州昔日風情畫面。我估計,設計人員一定參考了廣州著名雕塑藝術家萬兆泉的一系列廣州風情作品,他的作品中,人物妙趣橫生,令人發噱。舞蹈員跳到不同方桌上,一柱射燈,一個定格,就活現了一個舊日的廣州市井場面。

舞蹈利用不同的嶺南文化元素,也有出色表現,特別是對龍舟競渡和雨打芭蕉的意象、素材、音樂的利用。龍舟競渡的舞蹈在第一幕中就作為伏筆出現了,從高位看去特別有氣勢,令人感奮。到最後,《賽龍奪錦》創作出來,樂聲大作,推出更大的場面以營造高潮。有點可惜的是,高潮有點乏力。男主角佔據台中央擂打大鼓,卻是沒有在舞蹈上作更精采的發揮。

《沙灣往事》中的賽龍奪錦
雨打芭蕉主要以傘舞的群舞表現。傘舞是常見的中國舞蹈,要跳出新意不易,難得的是一幕雨打芭蕉仍然讓人陶醉,出色的音樂、音響、燈光、布景相得益彰。後來細看劇照發現,舞蹈員穿的是屐(不知道是不是木屐),這很有嶺南特色,其實可以進一步發揮,如踢躂舞一樣以多變的節奏推動觀眾情緒。

反而是日本兵的軍靴踏出了駭人的節拍。第三幕開始時,大幕吊起兩三尺,只露出兩排日本兵在逆光下展現的軍靴。大好山河橫遭踐踏的恐怖、激憤馬上充盈。

男女主角都是國家級的舞藝尖子,水平自是卓越高超,他們可能說不出幾句廣東話,要用身體語言表現一個嶺南故事,問題不大。這個劇已在內地巡演一段時間,操作熟練。舞者之間的合作、默契和對彼此的信任都很充足,驚險的高難度動作駕輕就熟,讓人看得舒服。

最讓人不滿意,反為是舞劇標榜要宣揚的廣東音樂的表現。

伴奏音樂很明顯分作兩部分,一部分由西洋管弦樂隊承擔,一部分由演奏廣東音樂的民族樂隊承擔。兩者融和合作的樂段不多,只有第一二幕較好。故事借《雨打芭蕉》來表現男女主角的愛情,可是伴奏又為此寫出另一個不斷重複而與《雨打芭蕉》無關的音樂主題來,由管弦樂隊演奏。這主題沒有廣東音樂味道,只有一次由高胡清奏時,才借演奏者的技巧玩出一點粵味來。

到《賽龍奪錦》創作完成和奏響,演奏的是管弦樂隊。這曲原來用嗩吶吹奏的引子是畫龍點晴的一句,先聲奪人,富有號召力以致戰鬥力,很切合舞劇團結奮進的主題。這熟悉的一句只出現了一次,而且由西洋銅管樂吹奏,很浪費,「嘥料」。聽不到那嗩吶的引子,讓我失落。

舞劇的尾聲向廣東音樂樂人致敬,在兩旁的屏風上以字幕打出一系列著名廣東音樂作者的名字和作品名稱。在藝術效果上和在感情上,我這時都渴望耳畔會響起廣東音樂來,讓情感進一步升華。可是聽到的是與之沒有聯繫的管弦樂曲。舞劇的序幕由《雨打芭蕉》開始,若也以《雨打芭蕉》結束,既「慳水慳力」,效果相信也較好。舞劇以《賽龍奪錦》為主線,若能以之為基調寫出音樂主題以貫穿全劇,就更理想了。

瑕不掩瑜,《沙灣往事》值得欣賞。應該能讓更多舞蹈和廣東音樂愛好者有機會欣賞。
**
《沙灣往事》劇照:
http://www.022net.com/2015/3-12/473542222457635.html

(觀賞《沙灣往事》之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