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寺的觀音像 |
佛學很艱深,一字一詞一語都可能別有境界,一層一層深入,甲乙丙丁,ABCD,有時會讓人感到繁瑣。這可能與印度文化有關。西方的研究發現,印度梵文學校的學生有非常強烈的方位感,在一項測試中,大部分學生在一個房間蒙上眼睛就地旋轉之後,又被帶到另一間再旋轉,仍能準確說出面對的方位來。學者認為,這與梵文宗教著述有關,在其中,學生認識的空間分為十個方位,除了上下,平面上以45度分為八個方向。繁瑣歸繁瑣,經過這樣的訓練,思維方式不一樣,印度人因此在棋藝、宗教、數學、資訊科技等方面各有卓越成就。
原來「慈悲」(梵語karun!a,巴利語同)中的「慈」與「悲」有不同意思,「慈」是指帶給他人利益與幸福;「悲」是指掃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與悲傷。也可以說,慈愛眾生並給予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兩者合稱是為慈悲。《智度論·釋初品中·大慈大悲義》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慈悲又有三種:生緣慈悲,乃凡夫之慈悲,亦稱小悲;法緣慈悲,是開悟諸法後所起之慈悲,又稱中悲;無緣慈悲,是為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為佛獨具之大悲,亦稱為大慈大悲,它的象徵就是觀世音菩薩。
之所以對「慈悲」、「大慈悲」有與趣,是因為早年記着了一幅對聯之故,它的下聯是「熱腸冷眼大慈悲」。所說的大慈悲,對世事世情熱腸而冷眼,不即而不離。這讓人想起魯迅的著名聯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當時從報紙上讀到的對聯上句是「傲骨虛心真力量」,對聯據說是一九零二年創刊的《大公報》的創辦人英斂之撰寫的。新聞工作者從這兩句話當能品出深邃意蘊來。
我很喜歡這對聯,後來用硬木板刻過兩幅,一對送給了一位傳媒朋友,另一幅刻好了,本來打算送給另一位傳媒朋友的,後來卻丟失了,因為一時興起,把對聯借了給洛克道一家專營雞翅木地板的店鋪掛在鋪面,誰知這店鋪不久之後關門大吉,老闆不知所蹤。
但我對這對聯是否英斂之所作有點懷疑,早些年曾經到網上搜尋。那時,大陸的網上世界還在初創階段,找不到結果。隔了幾年,想起來了,又搜尋,才發現對聯果然另有所本,出自安徽懷遠縣迎河寺。懷遠縣屬蚌埠,在淮河上游,特產有武昌魚,至於迎河寺的資料,至今未見。
不過可以找到其中幾幅對聯,最出名的就是上述對聯,只是與以前報上見到的有兩字差異,迎河寺的原句是:
傲骨虛懷真識量
熱腸冷眼大慈悲
上聯有「虛心」與「虛懷」、「力量」與「識量」之別。這究竟是英斂之把它改了,還是記者誤記所致則不知道。
迎河寺還有幅很好的對聯:
豎起脊梁立定腳
拓開眼界放平心
兩幅對聯都既出世又入世,提倡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在當今「亂世」中,兩聯都讀來有味。
值得一讀再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