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惹王宮一支 Gamelan 樂隊 |
王家 Gamelan 樂隊不乏老年樂手 |
Gamelan音樂音階之不同,其實何止於此。各隊樂隊的音準會略有差異,但同一隊樂隊之中各件樂器都依隨同一套音階標準。
加拿大作曲家兼民族音樂學者科林.麥克菲(Collin McPhee, 1900-1964)可能是西方對巴厘音樂最有研究的專家,曾以巴厘音樂素材有不少創作,其中的 Tabuh-tabuhan:
Toccata for Orchestra (在 YouTube 可以聽到) 曾為他贏得普立茲獎。他認為,音階的分別是 Gamelan 音樂種類繁多、變化多端的原因。
在巴厘,經常聽到音樂演奏,通常聽到看到的是竹筒琴演奏。它的構造很簡單,把長短不一的竹筒平置在木架上敲打。竹筒一端是圓筒,一端削去約三分之二,整個像打酒的勾子,用兩個膠錘敲打,分兩聲部,樂音悠揚,音色清朗。曾在多個露天或半露天的場合見到樂師坐着悠閑地打琴,敲出天趣之音,與自然環境很匹配。曾去參觀巴厘博物館,它由若干座閑置山坡上的單層展館組成的,房子樹木都疏疏朗朗,遊人亦稀稀疏疏。一位樂師在一個展館的屋簷下向着偌大的庭院輕輕敲琴,琴聲風飄,更添幽寂。
蓮池上露天表演的 Gamelan 樂隊,樂手除一名男子外,都是中老年女子 |
沒有多元就沒有繽紛的世界,音樂與所有事物一樣,是多元存在的。如果以自己的尺度度人,以為自己的一套是世界標準,以之衡量是非對錯,必造成災難,扼殺自己一元以外的多元。萬紫千紅才是春,沒有一朵是世界標準花。聽了 Gamelan,益發知道自己的無知──不僅在音樂上。
(印尼行之七)
補記:
朋友文心曾撰文介紹嘉美蘭 (Gamelan)(http://whosangel.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10.html),其中有些資料很值得參考。其一,嘉美蘭的樂器大多配對成雙,兩者的音準會故意稍有偏差,使兩件樂器齊奏時,形成聲音閃爍抖動的效果。
用音樂術語,這種音響效果叫「干涉」或「拍頻」。
其二,嘉美蘭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演奏前人作品時,經常會加入新的變奏,使作品不斷發展。嘉美蘭又會隨着社會的改變而變化,譬如在荷蘭人佔據後,出現節奏加快的新風格樂曲。嘉美蘭因此在延續傳統之餘,擁抱變革,不但深受印尼人喜愛,也影響了世界音樂潮流。
補記:
朋友文心曾撰文介紹嘉美蘭 (Gamelan)(http://whosangel.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10.html),其中有些資料很值得參考。其一,嘉美蘭的樂器大多配對成雙,兩者的音準會故意稍有偏差,使兩件樂器齊奏時,形成聲音閃爍抖動的效果。
用音樂術語,這種音響效果叫「干涉」或「拍頻」。
其二,嘉美蘭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演奏前人作品時,經常會加入新的變奏,使作品不斷發展。嘉美蘭又會隨着社會的改變而變化,譬如在荷蘭人佔據後,出現節奏加快的新風格樂曲。嘉美蘭因此在延續傳統之餘,擁抱變革,不但深受印尼人喜愛,也影響了世界音樂潮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