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有為政府」會帶來的超越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製作了一個互動的統計圖表,比較中美的GDP走勢,只要分別輸入兩國的經濟預測參數,包括年均實質GDP增長率、通脹率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年均比率,就會顯示代表中美GDP走勢的兩條曲線在什麼時候相遇,也就是說,顯示中國什麼時候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按這本雜誌的設定,中美的實質GDP年均增長率分別是7.1%2.4%。通脹率是4%1.4%,人民幣兌美元年均增值2.9%。結果,中國會在六年後的二零一九年超越美國。

《經濟學家》早在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便推出過這樣的互動圖表,當時的參數設定不一樣:中美的實質GDP年均增長率分別是7.75%2.5%。通脹率是4%1.5%,人民幣兌美元年均增值3%。顯然,這三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步伐放緩了,人民幣的升值也緩和下來。美國的變化則不大。但推算出來的結果卻是一樣的,同樣預測中國會在二零一九年超越美國。

這當然只是一個相當粗略的推算,世界在不斷變化,難以準確估計。譬如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影響就非常大,稍微加快兌美元升值,以美元計算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就會飆升。若以PPP(購買力平價)計算,結果又大不相同。

無論如何,中國看來將在不長的時間內在經濟總量上超越美國。這其實已成為國際共識,只是對發生的時間有不同預測而已。《經濟學家》的圖表的時間軸只設至二零二五年,這或者是要說,最遲不會超過二零二五年吧?

為什麼中國會發展得這麼快?其中有中國的特殊國情問題,也有「落後優勢」的問題,即是說因為落後而有優勢,也可以說是後發優勢。因為後發,就可以少走前發者犯過的錯誤,可以採用更成熟的技術,可以少走彎路,甚至一步到位,就如如今落後地區的人一使用電話,可能就是最先進的智能電話。「從十九世紀中葉到現在,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年均增長3%。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善於利用後發優勢,經濟增長速度可以達到8-10%。」這是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今天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上說的話。

他就中國定出新的經濟發展藍圖撰寫〈有效市場也需有為政府〉一文,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的作用從過去看作是「基礎性」的,到今天看作是「決定性」的,這轉變含義重大,而「有效的市場」仍要有「有為的政府」配合。原因是基礎設施和上層制度的完善不是市場、企業家可以推動的。

林毅夫到世界銀行工作後,有了在世界範圍推動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回來後提出了關於經濟發展的新理論,認為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後,仍有持續高速前進的後勁。他的文章就說,如果有「有為的政府」:「中國經濟還可以持續、穩定、健康而且比較快速的發展,到2020年左右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加上人民幣升值很可能可以跨過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達到人均收入12700美元,成為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第三個從低收入變成中等收入再進入到高收入的經濟體……。」

文章指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現在,全世界只有兩個經濟體能這樣做,就是台灣與韓國。兩地都只是幾千萬人口的地方,能創出這樣的奇蹟已讓世界吃驚。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帶來震憾會有多大?
**
Chinese and American GDP forecasts
林毅夫的文章:有效市場也需有為政府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3617?ful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