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廣州說粵語的人多了?

廣州街頭雞公欖小販的嗩吶,有廣府話口音。
 到廣州,很自然注意到粵語的使用,一張嘴,要考慮該說粵語還是普通話。有點奇怪的是,這回遇上說粵語的人似乎較多,這是相對於此前到廣州遇到的情況而言的,未經嚴格統計,只是籠統的印象。這或許只屬偶然情況,但感覺上的確有點異樣。

這其實可悲,廣州本來是粵語重鎮,該通行粵語才對。遇上說粵語的人稍多了而感覺有異,實在不正常。

以搭的士為例,搭了三次,司機都說粵語。在我印象中,廣州的的士司機佔了相當比例是外地人,本地人吃這行飯的不多。有一回在廣州坐的士遇上本地人的司機,有點驚喜。這回連續三番都這樣,自然更驚訝了。原因是什麼,不清楚。去路邊小店飲茶、吃飯共四回,遇上的服務員,都說粵語。到清平路藥材市場,更是粵語的天下了。

可是在酒店,服務員都說普通話。街邊小販,各種店鋪的售貨員,則雙語雜用,你不知道對方會以什麼話回應。

又注意到,廣州說粵語的,不少帶有珠三角不同地方的口音。在香港,這樣的口音可能帶來不大友善的標籤或眼光,可是在廣州這樣的口音很自然。廣州是省城,與珠三角各地鄉鎮關係密切,人口往來頻繁,廣府話的口音很受它們影響。被很多語言學者視為廣府話標準音的西關口音,就有很重的南海口音。西關是舊時廣州富貴人家的集中地,西關口音因而也被視為富貴人家的口音,倍受重視。已故白駒榮等粵劇大老倌就以這樣的口音唱戲。

鹹酸,很有羊城風味的街頭小食。
那天在成為成衣大市場的十三行走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聽到有人說了句「我na(1)佢」(我和他),我有種熟悉而又新鮮的感覺,這該是典型的南海口音廣府話用語,「粵語殘片」中有時會聽到,現時的粵語只會說「我同佢」。

語言都有這樣的規律,就是在城市形成的過程中,四方鄉村的人口逐步向城市聚集,本來有異的方言在密集的人口中互相影響、吸收,最終形成城裡的共同語音語言──新的方言。它有異於不同的母體方言,一般會有所簡化。廣府話可能不算這方面的典型,因為粵語的形成應早在廣州(番禺)成為廣東首府之前。要數典型的話,可能是上海話。

上海話是集吳地多種方言之大成而成的,是這些方言的「最大公約數」。廣義的上海方言共有七種主要方言:上海市區方言(狹義的上海話)、浦東方言、青浦方言、松江方言、嘉定方言、崇明方言、金山方言、吳江方言。其他吳語方言使用者都很易明白上海市區方言的語音、辭彙、語法。由於上海是大城市,市區方言雖然是廣義上海方言的七種方言之一,地位卻是高人一等,說上海市區方言的人視說其他方言的為鄉下人。

這種情況現在也在香港出現,你的粵語帶有地方口音,興許會被視為新移民。廣州沒有這種情況。廣州正成為語言大熔爐,不知道會煉出怎麼樣的語言來。
**
舊文重閱:粵語在廣州,撐成點?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5.html

4 則留言:

  1. 如果“地方口音”系廣東地區唔算問題,外省都Ok!不過外省人去廣東應該講白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外省人去廣東要講白話,太牽強喇。我地大陸網上就見到有D外省人話唔識聽廣東話,甚至話廣東話系外星話,都唔知D人系度up乜,更何況要距地講廣東話。

      刪除
  2. 南音要有廣州音才好聽

    回覆刪除
  3. 本人系廣州人,不過唔住系西關地區,所以冇咩資格評價學者啱唔啱。不過都有報導話西關音系廣州音標準,可能西關系老城區,又有好多歷史文化韻味。之於現狀系點,外來人口不斷增加,龍蛇混雜,學校老師基本都系外來人,只系少部分系本地人,教學都基本上用煲冬瓜(普通話),宜家出現一問題就系廣州話普通話化,導致d學生講廣州話都變得唔正宗,粵語嘅保護問題很嚴重!我唔系歧視外來人,除非系冇素質嘅人,只系語言問題得唔到重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