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摸着石頭過河」的哲理

哪隻是好貓?
現代科學興起於歐洲,它的最大特點,是從紛紛萬象中整理出一條條定律來。定律是恆定的,放諸四海而皆準,有普適性。這方便了進一步認識客觀世界,也為許多行為定出範式,有違定律的,是為不科學。這種萬物皆有定則的觀念,隨着科技不斷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而為人接受,人們的思維方式於是日趨「科學化」。

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的麥克斯威爾(Maxwell)以三篇論文奠定了電磁波的準確結構,從而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他應用的利器是歸納法,並以實證去加以證明,而形成定律。麥克斯威爾就這樣寫出了電磁學方程式,方程式在二十世紀的應用,發展出了無線電、電視、電腦、網絡通訊等等。

可以說,沒有歸納法就沒有現代科學。可是歸納法本身有致命傷。它是從特殊到普遍的,中間有跳躍,從邏輯上講,是為推理不完全。你不知道你所搜集到的特殊事例是不是已涵蓋所有,只要有一個例外,歸納出的結論就可以完全推翻。譬如你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無一例外,於是歸納出天鵝是白色的結論。可是一旦有一只黑色的天鵝出現,結論就得推翻。這是為證偽(falsify)

大概只有宗教、形而上學的命題是真正「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它們都既無法證真,也無法證偽。這也恰好證明它們不科學。

科學不斷進步並非得益於證真,而是得益於證偽。不斷證偽推動着科學不斷向前演進。真正的科學精神,因而是不固守成見,隨時準備被人推翻。科學應該是謙虛的。西方醫學的飛快發展,就是在不斷的否定中發展過來的,某種藥、某種醫療方法被否定,已經慣見不怪了。

中國古來科學不發達。這也有好處,就是少了很多來自「定律」的思想限制,並有不同於西方的思維方式。北大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樂黛雲在《文化衝突及其未來》的演講中,談到中國獨特的宇宙觀,其中包括不確定性與在混沌中生成的觀點。道家的哲學強調一切事物的意義並非一成不變的,也不一定有預定的答案,真正的答案產生於不確定的無窮可能性中,由種種機緣,在互動中生成;答案成為現實,不過是千千萬萬種可能性之一。這就是《道德經》說的「有生於無」,「萬物之象,是謂惚恍」。

樂黛雲說,從中國的宇宙觀出發處理困難,最重要的,是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未能預見現實變化的「確定性」,而是去研究當下的、即時的、能有效解決問題的、從現實當中湧現出來的各種可能性。「這也許正是『摸着石頭過河』的哲理之所在。」

我不知道鄧小平當年是不是讀了《道德經》然後提出「白貓黑貓論」和「摸着石頭過河論」的,但我相信他一定從各種途徑受過道家這種觀點的影響。

西方慣於從紛紛萬象中抽象出定律來,並視之為有普適性、放諸四海而皆準,而忽視事物的特殊性、具體性;也慣於從一神教的宗教中生成的唯我獨尊、餘皆異教徒的作風。這除了表現在科學上,也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是為政治霸權、經濟霸權、文化霸權。

科學有證偽的傳統,其他領域則沒有,也不易為。所以,中國目前的成就仍為不少人嗤之以鼻──誰叫它發生在西方的「普適性」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