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的水聲 |
這是一個人工水景,一條接近六公里 的水道,從市中心光化門廣場起,自西向東蜿蜒流入漢江,穿過十幾個路面馬路形成的橋洞。水道夾在兩旁馬路之間,比路面低十餘尺,彎彎曲曲而行,兩旁有行人道。水不深,只有40厘米 ,水底仿照自然,鋪上石塊,水邊有時也砌上石塊,種上如自然河道岸邊的雜草。水道全長有15米 落差,設計者因而安排了很多小小的跌水。走不多遠,就見到流水從石縫間跌落,形成浪花朵朵,水聲淙淙。留意察看,可以見到水中有手指大小的游魚。
很顯然,這是為了在漢城鬧市裡營造親近自然的環境而設計的。它不但有流水,還刻意要讓人親水。行人道與水道毫無阻隔,兩者之間常有一兩 級石階,最下一級石階距水面只有幾厘米。大熱天,遊人可以坐在石階或岸邊,用清涼的河水泡浸雙腳。
到清溪川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又遇上燈節,處處是流光溢彩的花燈,入黑後遊人肩連踵接。天雖清涼,仍有小孩走到水裡撈魚,又有小孩走到伸出水中的石條上,向水中一個石罐投擲錢幣祈求好運。
清溪川的整個設計概念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是陌生的。韓國現任總統李明博二零零二年甫當上當時的漢城市長即為此大興土木,這沒有得到多少人理解,反而招來強烈的反對聲音。
清溪川這裡本來有一條天然水道,但只在多雨的夏天才有水,到旱季就乾枯了,而大水一來,周圍就泛濫。隨着人口增加,這裡成為下水道。朝鮮王朝時的十五世紀,這裡有過整治工程,水道因而名為開川。工程並不徹底,水道周圍幾百年來一直污垢納雜,貧民聚居。到五六十年代,水道改為暗渠而被覆蓋,上面建了馬路。到七十代,更加在馬路上建了行車高架橋,成為市內的交通要道。
但李明博要恢復這個城市隨着經濟起飛而失去了的美好居住環境。他凭着在現代集團搞大型基建的經驗和魄力,排除種種阻力,花了兩年多時間,二零零五年就讓清溪川成為首爾市中心受歡迎的休憩場地。最為人樂道的是,此前,清溪高架道路四周溫度比首爾全市平均氣溫高5℃ 以上,如今則比全市平均氣溫低3.6℃ 。這項工程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在二零零七年當選為總統。
清溪川的童真 |
我希望香港也有這樣的水道。香港、九龍本來存在的很多溪澗,都為市區發展而變為埋在地底的暗渠了。九龍有大坑,港島也有大坑,本來都是較大的溪流;灣仔有堅拿道東、堅拿道西,堅拿者Canal 也,即水道,從變成跑馬地的黃泥涌流下來,道東、道西即東岸、西岸。
要恢復舊觀,是妄想了,能建立起親水的觀念就不錯,例如搬走公園裡故意擺放在水邊、阻止遊人親近水面的花盆,不過是舉手之勞。
(韓國「追楓行」之九)
這篇文章,聯想到 白居易 和 蘇東坡 任職時 建造 白堤 蘇堤 二事.
回覆刪除這聯想真好,白蘇修堤只為有益於民,不想成就了最好的「形象工程」,正是無心插柳而柳自成陰。清溪川是否可以成為「李川」,則未可知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