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東濠涌整治讓人憧憬

由於要回廣州赴宴,趁機會在廣州穿街過巷,由東山走到西關,由河北走到河南,邊走邊看,也找好吃的。差不多走了兩整天,頗累,但很愜意。

東濠涌是特意要去的,要看看這個廣東與廣州當局近年認為很成功的利民治水工程是什麼樣子。第一期工程去年完工後,凡有中央領導人到廣州,例必安排到東濠涌去,胡溫也去過了。

「涌」在廣東話讀「沖」,是小河的意思。東濠涌就是一條小河,從現在所見,最窄處只有五米左右,最寬處約十米。它在明代以前是文溪的一條支流,北接白雲山,從麓湖流出,向南流到珠江。明代成化年間,它開鑿為護城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是廣州目前唯一按原貌保留的一條舊城護城河,全長約4.5公里,既保衛城池,又是城內向外的排水道,兼有航運功能,水量為廣州各濠涌之冠。

隨着城市發展,本來是水城的廣州城內,大小濠涌一條一條被填平。從宋代起自白雲山引水到廣州城的三條古河涌,就只剩下東濠涌一條仍存。然而它已與其餘還存在的個河涌一樣,最初承接生活污水,後來又淹來工業廢水,於是都成了臭水溝,奄奄一息。在印象中,在廣州市見過的河涌,沒有一條是乾淨的。記憶中幼時到過荔枝灣,也臭味盛於風味。

東濠涌上面自八十年代起架了高架公路橋,橋上車水馬龍很繁華,橋下臭氣熏天無人問。二零零九年,東濠涌開始治理了。

 我想,這大概與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思路有關,而隨着經濟繁榮而環境惡化,民間要求改善環境的呼聲已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了。這不僅是中國之潮流,更是世界之潮流。我直覺感到,這受到首爾清溪川的成功經驗啟發。

不同的是,清溪川所在是市中心的通衢大道,整治中把頭上的高架橋也拆了。東濠涌兩旁主要是住宅,頂上蓋起的高架橋保存下來。清溪川的改造影響到整個首爾的形象和環境,東濠涌在客觀上對廣州的影響力就小得多了,但我希望它標誌着治市思路的改變,是更多同類型工程的起點。據知,荔灣涌也整治了,這回沒有時間去,下次一定也去看看。

東濠涌已完成的工程號稱改造、加固提岸3.8公里,建橋11座,建欄桿2.1公里,鋪設人行道5.4公里,而限於周邊的建築,真正讓人可以走到水邊的河段並不長,大概只有百餘米左右。這個成為「亮點」的河段,在天橋下面,以親水概念設計。去的那天是星期天,不少看來是住在鄰近的孩子在嬉戲,有玩水的,有撈魚的,很快活。

水是從珠江抽來的,經過這裡一座水處理廠處環,才灌進東濠涌(珠江水仍然很污濁),水因而宣稱「清澈、透明、可觸摸、不傷皮膚」。不過可以觀察到,過了這一段,再往下游走去,水就越來越渾濁了。那些河段有欄桿擋着,再無法親水。到快接近珠江的地方,水已完全失去誘使你親近的魅力,反讓你生畏了。但水流動着,不發臭,已讓人看到改善。

東濠涌旁邊有座關於東濠涌命運變化的博物館,是由兩座民國時期的紅磚小樓改建而成的,小巧雅緻,免費參觀,值得一看。

希望東濠涌的改造不是什麼「形象工程」,不要搞成旅遊景點,而是真心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而建造的。從其他方面可以看到,廣東方面為改善環境做了不少工作,譬如「綠道」,這工程和成就都比東濠涌大得多。對於「綠道」,我是這回到廣州才第一次見識到的。
**
舊文參考:清溪川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17.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