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讓座複雜化:從創傷到藝術

香港地鐵的「優先座」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讓座,是一種美德,本來是很正常、普通的事,可是隨着社會發展、公共道德觀念變化,讓座變得有點複雜了。

我三年多之前,曾在這裡寫過在深圳地鐵和巴士上被讓座而「心靈受創」的笑話。日前,竟有讀者閱讀了這舊文,並留下一條鏈接,讓我從讓座者的角度看同一問題,還慰問一句:如今好多了吧?

所鏈接文章主要是提出,如今讓座要掌握「讓座的藝術」。作者曾向腹大便便的女士讓座而受到「我不是大肚」的回敬;又見過有學生向五、六十歲的男子讓座,說了句「阿伯你坐吧」,對方不但不領情,反而狠狠瞪了學生一眼而去。作者自此學會「小心讓座」,讓座會「不動聲色」,務求讓對方領了情而免受「你老了」的心靈打擊。

不要小覷這打擊,如今嬰兒潮的一代到了孔老夫子認為該「知天命」或「耳順」之年,而第一次蒙受讓座的恩寵時,那「你老了」的心理衝擊突如其來,不是誰都可以欣然接受的。

我也有過「讓座的藝術」上的踟躕,都發生在周圍的人不主動向應該得到讓座的人讓座的時候。我從經驗知道,我讓座可能帶來一點小擾攘,這興許是那兩鬢清輝帶來的不便和誤會,對方會因此倍覺不好意思而客氣推辭,於是你推我讓一番。

最近一次,在地鐵上,我坐着,一名三四十歲的女士帶着兩名四五歲的孩子擠到我面前。兩邊的乘客巋然不動,我該不該讓座?我盯着手中的書本盤算了一下,決定稍待片刻,因為快要下車了。列車剛向我要下車的站開出,我便站了起來,不作示意,便挪向車門。站在前面的孩子也真敏捷,馬上佔了座位。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不必勞煩那位母親教導孩子說「講多謝阿伯喇!」更不必讓兩名孩子鸚鵡學舌地你一句「阿伯」、我一句「阿伯」。

關於讓座,只要你常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地鐵,一定有各種見聞。上星期天與朋友茶敘,就聽到朋友餘怒未息地講了繁忙時段的一段地鐵見聞:

一排坐滿了乘客的座位前,站着一位肚大如籮、看似臨盆在即的孕婦。孕婦前面坐着的四人,依次是一名少女,一名約五十歲的男子,一名青年男子,一名中年男子,都該有讓座的「資格」。到站了,那名看來五十歲的男子起來下車,孕婦該可坐下了吧?那少女不以為然,立即用手按着空了的座位「霸位」,招呼一名站着、看來是她男朋友的男青年坐下。那男的對孕婦孰視無睹,坐下了,面無愧色。另一頭的中年男子搖搖頭,站了起來,看來要讓座。冷不提防,一名中年女子迅速走位,一屁股把座位佔了。孕婦繼續站着,到了一個大站,下車的人多了,才有了個座位。

這情景真比周星馳電影的誇張情節更令人瞠目結舌。

談起了讓座的風氣,在座眾人一致認為,大陸比香港好得多,不論深圳、廣州、北京都是這樣。我在香港地鐵上有一次難得地得到讓座(我已學會恭敬不如從命,勉為其難),我注意讓座的年輕女子和他的男朋友的言行打扮,估計不是香港人,而是到來自由行的大陸同胞。

對於八十後、九十後的非議,是從大陸開始的,因為他們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着各種客觀因素造成的不足。可是在讓座問題上,香港的同齡人不及他們主動和自覺。這是為什麼?我不明白。

香港地鐵上已出現「優先座」,這名稱言焉不詳,要細看才知道「優先」之前缺位的主詞是長者、殘疾者、孕婦、幼兒。我對這種座位之設很不以為然,因為任何座位對以上人士都該是「優先」的,不必有劃分、界定。劃分、界定了,是不是表示其他座位就不「優先」?優先者可能叫坐在優先座的非優先者讓位嗎?

「優先座」之設,可能正好反映越來越多香港人對讓座麻木了。

**
參考:

1 則留言:

  1. 以我幾次到台灣所見,台灣的優先座,是真的給孕婦、老弱優先的,有時車上迫滿了人,那些座位都是沒有人座的。

    不知我有沒有理解錯誤,請熟知台灣情況的人指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