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美麗峽谷」的跨躍式發展

如畫的「美麗峽谷」吸引遊人如鯽

我們路過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到24公里外的「美麗的峽谷」──德夯苗寨去。「夯」,廣東話讀「坑」音。德夯,在苗語就是「美麗的峽谷」的意思。

< 苗寨中心的遇龍橋

到這裡來,得準備走走路,遠足一下,若只看看苗寨、看看苗族歌舞,就白來了,欣賞不到德夯真正的美,很可能還只留下「不美」的惡劣印象。

德夯苗寨果然是在峽谷裡。老遠,我們就被一條彎彎曲曲的清澈小河,和小河流出方向重重疊疊的聳峙山巒吸引住了,在一處河畔停了下來拍照。汽車越往前走,峽谷越窄,兩旁的山徒然如壁,溪流邊是片片梯田。終於,來到德夯苗寨景區欄着峽谷而設的入口,所有人等入內一律收費60元。售票處那邊說司機免費,到了驗票關卡又不賣賬了。

苗寨在群山圍攏着

這錢也不是白收的,進內走不遠,就見到人工的橋廊之類設施,再走幾步,就是露天的圓場劇場,大喇叭已在播放着音樂,為滿足遊客而編排的苗族歌舞已在上演了。劇場附近儼然已成了小型娛樂場,附近還有射汽球之類的遊戲小攤,有表演者的宿舍。

< 流紗瀑高逾百米

再走就是舊街,兩旁都賣旅遊紀念品。拐彎處,有苗婦在檔口織着土布,你剛把照相機對準,她已揚聲:拍照付錢。一問,是兩塊一張。另一個檔口一樣。可是,你真拍了,兩位已上年紀的苗婦也莫奈何;你只付兩塊錢,不知道多少部相機咔嚓咔嚓地按,她們也不會較真,不會真的每按一下收兩塊錢。怎麼利用「色相」增加收入,對這些一輩子生活在大山裡的「山民」看來仍是新鮮的事,未真的適應。

可能是因為旅遊發展,好些梯田什麼都不種

我們對土布有興趣,跟一位60歲的苗婦到她就在旁邊新蓋的兩層磚房裡去剪布,她搬出不同款色的土布來讓我們挑,討價還價跟一般商販沒多大分別,但還是老實巴巴的,不像城裡做責賣的油滑。

這告訴你,一開口就講錢,即使在這深山峽谷裡也已是普遍現實了。

< 行到水窮處

走過苗寨,過了古樸的石砌「遇龍橋」,開始走進自然的峽谷裡去。前面的目的地,是峽谷的精華所在流紗瀑,路不遠,只有2.7公里,來回不到6公里,大概要走一個半小時,但走走停停拍拍照,就起碼要兩小時了。路很好走,不必走多少上坡路,都是沿着溪流、在梯田旁邊穿越峽谷走去。這時已是春耕時節,偶爾看到,山民仍然扶犁趕牛,赤着腳在泥水裡做着古老的農活。

但最新的一代已在靠新的手段「賺快錢」了。

路邊常有小朋友幾個一攤在賣花環,多數用正開得到處都是的油菜花編成,一元一個,現編現賣。小朋友吱吱呱呱,很可愛,可是你一拿起照相機來,就有人在嚷:拍照付錢。收費水平比小街裡的苗婦下降50%,一塊一張。他們不真的跟你計較,嚷只管嚷,沒有誰敢跟不說好價錢就「野蠻」拍照的城裡來的大人們糾纏。

編花環出售的苗家孩子

< 這可能是苗寨最後一代農民

我不敢說山裡的人都給市場力量污染了,也不敢說這樣的污染是好是壞──畢竟我們在城裡從一生下來就是這樣「污染」長大的,沒有權不讓別人也「污染」。但我可以說,這裡正發生着很急遽的變化。各地社會的進化都是循着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或說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的軌跡發展的。可是類似德夯苗寨的地方,卻可以跨躍式發展。現在年輕人已不再種田,下一代更加不會。不久之後,可能整個苗寨都會靠旅遊業維生,服務業會達到百分之一百,比香港還「先前」。

那時,我相信眼前還有青山綠水;擔心的是,「古老樸素的民風」已成為很遙遠的故事了。

(「湘西行」之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