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來得早,耶誕、元旦的節期過去不到一個月,就到春節了,更予人歲月匆匆的感覺。還是有潤月的年份好一些,假期可以分得較均勻。中國農曆十九年七潤,有潤月的年頭並不少,但明年則仍然是陽曆一月過年的。
過年貼揮春,似乎廣東比較流行,連揮春也只有廣東這樣叫,其他地方就不知這是什麼玩意了。至於為什麼叫揮春,則不明白。也有人寫作暉春的,也解不通,字典上也沒有這樣的詞。
北方有春條、春貼,類似揮春,都是過年時寫上一些吉利語,寄托對新一年的期望,但這樣的做法並不如廣東的流行。受香港的影響,廣東各地春節貼揮春的風氣越趨盛行,連北方也似乎時興起來了。
畢竟是過新年,應該有點氣氛,於是我總會寫些揮春貼貼;有地方可以貼上對聯,還寫上春聯,配上福字斗方。這一貼起來,雖沒有爆竹的聲音和氣味,過年的氣氛就濃了。
近些年,找到灑金的紅色宣紙,書寫更得心應手,也更願寫了,總會寫一些給親友。一些親友一年難得一見,過年時寄去揮春、大福,權充賀年咭、聖誕咭而有意思得多。
但也有一難,就是自從電話、綺味成為主要通訊工具,彼此都「言而無信」之後,都少留地址了,有些親友也就欲寄無從。如果有親友有此雅興,不妨電郵地址過來。
時人鼓吹環保之下,大家都不寄賀年咭、聖誕咭,寫揮春就更早已不時興。早些年,到歲晚總有人在街頭給人寫揮春。後來,漸漸都看不到了;何況,到處有人送不花錢的廣告揮春。近年來,似乎只有在維園花市會有一兩個政黨的檔口有這樣的免費服務,以作招徠。有時經過,還真看到不少人排隊。但見得到揮春者頗有狼狽之相,因為寫揮春的紙不吸墨,很難乾;墨多了,揮春一提起,墨就涔涔淌下。
剛過去的周末都忙於裁紙揮毫,而下筆時,總想不要太「行貨」,希望親友得到時能會心一笑。於是寫著寫著,就把親友的各人特點、名字都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有加強記憶之功。
元旦那天午夜剛過,有大廈的鄰舍年輕住客到天台看完煙花經過我家門前,看到去年貼上的福字斗方,很驚訝的說:「是手寫的!」還拍下照來。我動筆之下,給他們家寫了揮春送去,其中還有給老人家的夀字斗方。老人家一高興,硬塞來一個紅包。於是,年未過,先收到「利事」了。
這幾天雖較冷,但陽光很好,早上的陽光斜斜落在桌上紙筆墨之間,生起絲絲暖意,寫來更覺舒暢。希望親友得到揮春時,也能感受到新元啟泰、麗日生輝的春陽氣息。
**
春聯連結: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3.html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1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