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早上起來,有一個意外的驚喜:看到一本從內容到編排都賞心悅目的雜誌──《氧氣生活》,封面上更大的雜誌名稱是一個氧氣的化學符號O2。
封面很素淨,白地,一幅線描的中國木建築結構說明圖,文字和線描都是啞金色,封面絕大部分留白,只有六個黑色楷體的字:營造無 以為用。此外,只在線描的橫樑上有筷子頭大小的彩繪,建築術語叫「五彩遍裝」。
一看這封面,我還以為是日本雜誌,一是風格,二是以俗世眼光看去,文字好像「無厘頭」,似日本漢語。再一翻,才知道這是一本品味甚高的內地雜誌,十二月號的封面專題是中國的傳統營造法,它的精華在對虛實的微妙處理,即「營造無,以為用」,富有老莊思想有無相生的智慧。
中國營造法的應用不限於建築,還廣泛應用於造園、家具等,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建樹和內涵。這使專題可以弄得豐富而有分量。
想不到又見到馬未都。最近買了幾本馬未都的書,今晨看了維港的迎新年煙火表演後,在中央台的「百家講壇」看了他講陶瓷收藏,醒來又在雜誌上看到他了。
老實講,我對馬未都了解不多,《氧氣生活》記者與他的訪談讓我增加了對這位在內地收藏界近來名氣大增紅人的認識。看來,他的收藏成就不僅因為眼光,更因為眼界;他眼中不僅有文物,還有文化;他熱愛的不僅是中華文物,而更熱愛中華文化。
他說:「整整一百多年以來,我們對我們文化的蔑視態度,導致大家對文化本身也沒有興趣,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有什麼有用的地方,強大的地方。然而,到了今天這個個局面,我們忽然發現,一旦我們把這些東西全部丟掉,我們就什麼都不是。你中國人是什麼,實際上是你在中國文化下生存的意義。」
專輯還採訪了繼承營造法而有所創新的設計師、園藝師、工匠等,多姿多采而有深度。
專輯之外,還有其他時裝、旅遊、電影、戲劇、音樂、文化等領域的文章,都有不一般的題材。
更值得一提的是,雜誌在版面設計上很有特色,非常簡潔清新,沒有半點不必要的花巧、色彩。在目前一切電腦化,使以前很難做到的版面裝飾可以彈指即成的情況下,對設計人員最大的考驗,是抵抗俗艷花巧的誘惑,保持節制。《氧氣生活》在這方面做得極為出色,可視為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典範。這可以說是一種減法的設計風格。
另一令人意外的是,這是山西太原的出版,不是來自北京或者上海。
16開本,128頁,全彩,港幣定價是20元,超抵買。如果認為自己有好的品味,找一本來看。但如果你是愛看香港八卦雜誌的,就不必花錢了。
这本书编辑部在杭州,多数编辑撰稿人都是上海的,山西不过是借用的刊号罢了。
回覆刪除多謝指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