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讀書人大概都對宋體字特別有好感,因為自小讀的書多用宋體字印成。
雕版印刷由中國發明,先將文字寫好反貼在木板上,然後刻成反體凸字的印版,字體最初是楷書。到宋代,印刷業快速發展,出現了一種美觀而較易雕刻的字體,就是宋體。北宋畢升發明活字版,先用膠泥製成字粒,再製成木製活字、銅製活字。南宋時,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開始出現類似印刷體的字體,橫細直粗,後人稱之為宋體。到明朝,宋刻本書籍受到文人追捧,刻字匠加粗宋體豎劃和筆畫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形成新的字體,依舊稱為「宋體」或「老宋體」。原來的宋體字的橫筆和直筆則調整到粗細差不多,稱為「仿宋體」。到現代,仿宋體多用來印內文,老宋體較多用來印標題。可見,宋體其實是明朝的產物,傳到日本被叫作「明朝體」,或明體。這名稱又隨着植字(照相排版)技術從日本引進到港台,據之又有再經修飾的「秀麗體 」,其實都是宋體的變體。
宋體字是為了方便刻字而從楷書變化而成的。橫劃尾部有個三角突起,折筆向上向右梭角突出,都是典型的楷書用筆;點、剔、挑、撇、捺都像楷書,是綜合唐代顏、柳、歐等書法大家的筆法而成。各家楷書的橫劃都有向右上傾斜之勢,宋體字雖然橫平豎直,但橫劃尾部上挑的三角,也給人斜斜向上的暗示。因此,宋體字雖是印刷體,但飽含書法韻味。這次嘗試用毛筆寫宋體字,發覺若掌握對毛筆的一定書寫能力和對字體架構有一定理解,書寫並不困難。當然,要寫得嫻熟,得多加練習才行。宋體字可以是方正的,也可以偏長、偏扁、傾斜,可以有不少變化。宋體字雖然是印刷體,其實也是廣義上的書法。
幾天裡寫了不少行書與老宋體結合的揮春,有傳統條幅的,也有斗方。兩種字體結合,增加了對比、參差、變化,增添趣味性。
且借這些不同的揮春,恭祝各位新年健康、愉快、進步。
蛇年躍龍門 寫手好字迎立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