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匯豐口號入時無?

匯豐的宣傳海報:中國學英語的人是英國的五倍。
我並非香港匯豐銀行的客戶,但對它的一句口號印象深刻:The World’s Local Bank (世界的本地銀行)。到網上一搜尋卻才知道,這句代表其經營戰略的口號不再使用了,只是仍然深入人心。維基百科上仍把這列為匯豐的口號。

這口號屬於矛盾修辭,把兩個貌似對立的概念 ── 世界與本地 ── 放在一起,帶出匯豐不一樣的經營理念。「世界」是衝着席捲全球的全球化浪潮而說的,而「本地」則有「逆全球化」意味。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匯豐撤出香港,搬回祖家英國去,表面的堂皇理由是業務國際化的需要,但誰都知道,當時香港即將回歸祖國,遷冊是出於政治考量。其中的智慧有多高明、眼光有多深遠,從匯豐此後的股價走勢中可以見到端倪。

當時世紀更迭,新一波全球化浪潮在資訊科技推波助瀾下掀動全球,匯豐乘勢把業務向各國擴展。The World’s Local Bank 這口號就是二零零二年配合着精心策劃的行動推出的。市場的推廣宣傳很成功,一度被譽為「現代市場推廣的最成功範例之一」,匯豐並在二零一二年在「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 五百強銀行排行榜中榮登榜首,是為世界第一銀行品牌。

可是就在這一年,匯豐決定撤銷這句口號。

這是一個黯然的決定,是在環球金融業風雨飄搖之下的不得已行為。其時,二零零八年爆發的華爾街金融海嘯餘波未已,歐洲債務危機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巔峰。匯豐被迫大幅收縮業務,從二零一一年起退出包括巴西、泰國等多個新興國家的市場,裁員數萬。

這時,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暴露無遺,再標榜自己是「本地銀行」來取悅各地客戶,就顯得虛偽,用匯豐主管人員的話來說是「不真誠」(disingenuous)。The World’s Local Bank 口號於是撤下來了。

然而,這不等於對這口號和理念的否定。至今,這口號仍然不斷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被提起,美國哥倫比亞商學院網頁上就有 Executing a Global Strategy, Locally: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Local Bank (在本地採取全球化戰略:「世界的本地銀行」的範例) 文章。

當全球化鋪天蓋地而來時,不少人擔心,結果將是美國化、西方化,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都會變得一元而單調。面對麥當勞、可口可樂、美國電影等通俗產品無孔不入,各地又都有不少「公知」在鼓吹西方價值觀的普世性,擔憂是可以理解的。西方以外的世界都響往源自歐洲的現代化,並追求現代化,但現代化就意味着自己的傳統、文化被西化、被美化嗎?

多年來的事實證明,全球化與本地化其實是共生的關係,全球化反而對本地化有催生作用。致力研究全球化的英國社會學家 Roland Robertson 反對把全球與本地對立的概念,並提出 glocalization 之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 也在《地球是平的》一書中提出「在地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the local)。

中國加速興起下的世界新格局呈現着一個鮮明特點:全球的多元性。似乎,The World’s Local Bank 中的 Bank 字可以代入很多字眼,總之是:亦世界,亦本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