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刪除哪些個人資料?
私隐(或隐私)這概念,近年才受到重視,香港政府還有特別部門去管這事。較年輕的世代受社會影響,會比他們的長輩更加重視自己這方面的權利。可是,他們又被稱為tell-all generation──什麼都張揚出去的一代。
這有點矛盾。似乎是這樣的,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都較重視私隐,把自己的私秘收藏得嚴實,但到了虛擬世界,就相反了,通過各種網上平台,討論區、博客、社交網站……等等,什麼個人的東西都可以張揚出去。Facebook, Hi5等社區網站一興起,這張揚私人世界資料的風氣更盛。大抵是,大家都覺得這些事情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而且什麼可以公開,什麼不可公開,自己可以控制,所以是安全的。虛擬世界也給人一個「虛無」的感覺,不切身,於是膽子就壯了,言行就豪放了。
這樣做是得到鼓勵的,其中一個秘密,就是這些社交網站都希望參與者盡量公開自己的私人訊息,各種各樣的,從喜歡看什麼、吃什麼、穿什麼,到從事什麼工作、在哪些地方活動等等。他們不是對你有什麼特別興趣,而且看可以向你推銷什麼廣告,讓廣告有的放矢,發揮最大效益。這是他們最大的收益來源。
說得不好聽的是,他們是靠出賣你的個人訊息來賺錢的,你散發的個人資料越多就越好。
有些個人訊息其實也不算什麼,讓人知道也無所謂,但這也有時效問題。有些訊息的意義因為時間過去而遞減,也些卻可能遞增。年少風流時代,狂放、野性一下不算什麼,反而認為有個性、有「吉士」。若干年後,人成熟了,要開展事業、進入成年人的社交階層,再回顧,感受就不一樣的。你一旦成了名人,更不一樣。
到網上到社交網站上張揚個人風範行跡成為風氣,不過是幾年間的事,而青蘋之末起於美國。領風氣之先的一代人,也許還不到三十歲吧?日前,《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報道,這一輩人開始警覺這樣的張揚可能帶來惡果,並趨向收斂了。
文章的題目是Tell-All Generation Learns to Keep Things Offline (什麼都張揚的一代學會不把東西上網,http://www.nytimes.com/2010/05/09/fashion/09privacy.html?src=me&ref=general)。文章引述美國最近的調查,指出30歲以下的成年人,過半比五年前擔心自己的私隐問題,情況與他們的父輩相同;不過,他們更加覺得有必要在這方面保護自己,更着緊把個人在網上留下的雪泥鴻爪刪除掉。這大概與他們在網上有更多私人資料外洩有關吧。
他們開始普遍對社交網站不信任。18至24歲的人群中,88%認為應有法律要求網站刪除儲存的資料;62%認為應有法律讓人們知道網站掌握到多少有關他們的個人資料。
文章舉了一個例子,一名即將步入社會的女大學生在實習時,上司要求加入她的Facebookr群組。她覺得不自在了,不敢全部開放,且要求朋友刪除有關她的資料。顯然,她擔心大學時代的放任會影響自己的事業前途。她並以過來人的身份要妹妹檢點網上的資料發放了,要妹妹把讓男子坐到大腿上的那張照片刪除。
可能Facebook等網站也發覺這趨勢了,因而也在改變做法,讓你更容易不留神之下大開方便之門,又千方百計讓你不易把可以為他們生財的資料刪除掉。
有上這些網站的,小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