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打什麼時候開始,香港很多書店為一種書開了專櫃:勵志類。
我第一次見到時有些奇怪,有哪麼多專門為了激勵人的意志而寫的書嗎?的確有,很多,堪稱琳瑯滿目,在較大的書店可以擺上好幾個書架,本地的、台灣的、大陸的、外國的,以「雞湯」為名的就可以排出不少。
書店拿出那麼多位置安放這些書,說明這些書確有市場,確有人須要為自己、可能也為他人作出激勵。
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樣,香港這個小地方可能特別有這樣的需要。立即想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香港的波動特性;二是以平衡傳媒的打擊。
香港是個小地方,而且全面對外開放,結果是世界有什麼風吹草動,香港都會受到這種那種的影響。所以香港不隔幾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波動。但正由於香港地方小,可以靈巧的調整姿勢,能以各種身段閃避挪讓,不以硬抵擋,而如柳以柔制剛,於是總能化險為夷。戰後以來,香港就是這樣興衰交替地走過來的,但總的走勢上,一浪高於一浪。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為一時的低潮介懷。咬咬牙關,可以挺過去。
至於傳媒的打擊,是傳媒的負面報道太多了,而且是互相攀比,「有咁衰寫咁衰」。相信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經驗:時常要在電話中向外國的親友解釋說,香港的情況其實並不如他們在海外從傳媒得到的印象那麼差。
沙士時候,我看到一段印象很深刻的報道:一名受到經濟挫折的香港人,採取連串部署,尋求東山再起,其中一項是──不看報紙,以免情緒受打擊。
現時又回復那般情景了,那怕本來是好消息的,也要染上灰暗色彩,把積極的行動描繪成是無奈救市的急景殘年衰敗景象。
一個教會安排澳洲一名洲四肢不全者到來講道,也渲染上幾許悲情,說成深陷金融困境的香港人流著淚接受鼓勵。
香港不見得那麼不濟。昨天與友儕茶聚,聽一位朋友說,剛出來做事的女兒到了影樓當攝影師,專給小朋友拍照,忙得不可開交,工作排期排到下個月。現在的父母都視子女如珠似寶,一個小不丁,可以拿出幾本從攝影到編排都很專業的個人寫真集來。這,我在親戚的家已見識過。朋友還說,由於小朋友要上影樓拍專業照,一家子都來了,於是影樓多了拍全家福的生意。以前,每個家庭都少不免到「影相鋪」拍全家福,現在的新式影樓居然又做起同樣的生意來了,當然,拍的不是以前那種排排坐、排排企的表情木納照片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