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節慶不斷,何必較真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必有種種節日祝賀如飛花落葉飄來。進入智能手機年代,要向各方親戚好友發個「新年快樂」之類賀語,「話都冇咁容易」,根本不用自己花腦筋,網上自有人為你設計得美輪美奂,從美術到文字都達到高水平,各顯心思,讓人忍不住收到又轉發出去。儘管早有人警告,這些「免費早餐」不少是「有心人」散播的,帶有不同病毒,但人們猶豫了一下,便把警告拋諸腦後。

這樣的熱潮從中國人的冬至就開始,一浪接一浪,持續到中國新年,之後又有人日、元宵接力。香港華洋雜處,中西節慶都過,特別熱鬧。西方人即使不過華人節日,也把這段日子稱作 holiday season,很多人索性並作一起,作「節日祝賀」(Season’s Greetings)算了,既省事又政治正確。倒是香港人愛「恭祝聖誕,並賀新年」,連大陸近年也一樣,沒有意識形態的敏感。

歐美人對聖誕節還是十分重視的,只是節日的宗教色彩大大沖淡,成為習俗。主要原因是商業介入,被商人挾持了;更重要的是信仰基督的人日漸減少,年輕人掛上十字架,作飾的意味大於宗教。這在歐洲尤其嚴重。去年遊羅馬,在星期日到埋葬聖保羅遺骸的聖保羅堂參觀,崇拜場面之冷清令人吃驚,儘管我早有所料。

聖誕節在香港依然熱鬧,大陸近年時興過洋節,最大的節自然是聖誕節,到處都有節日布置,慶祝的主要是年輕人。只是你不問可知,沒有幾個向你說 Merry Christmas 的真箇在慶祝耶穌誕辰,大家不過在個藉口與朋友找樂子。熱鬧是商人與消費者循環互動下營造出來的,認真不得。

可是偏有人較真,寫出文章,洋洋灑灑列出十大應該為耶穌慶祝生辰的理由,都是傳教士自中國明朝以來傳播到中國而一直影響到今天中國生活的東西,包括公元紀年、拼音字母、紅十字標誌和醫療服務、幾何學等西方科學知識、西式教育、一周七天的工休制度,甚至北京人,大熊貓都是傳教士發現的。於是,要感謝這些傳教士,而傳教士是耶穌派來的,因此都要慶祝耶穌生辰。

我讀到這樣的理由就失笑了。宗教信仰這東西真不能較真,要較真就無法信了。多年前讀過龍應台與已故聖嚴法師一個對談,龍說喜歡讀佛,但總不能全心信奉;法師說知識分子常太理性,而信仰的東西要信就得全心的信,不能太理性 ── 大意如此。已故季羡林是著名佛教專家,也說過越是對佛教研究得深,越是不能成為佛教徒,因為看到太多矛盾。也是太理性之故。

這完全適用於基督教。你越是對西方以基督教處於主宰地位的歷史了解得深,越是知道基督教徒從被逼害上升到主宰歐洲大小國家政權與財富地位之變遷史,又進而伴隨着殖民主義向全世界擴張的歷史,你越是無法接受它宣揚的和平與愛。

不是說其中沒有正面的東西。要說西方文明對全世界的貢獻,基督教功勞極大。英國學者尼爾.弗格森(Niel Ferguson)論西方文明,列出七大「殺手鐧」,之一是工作倫理,「西方人最早將更廣泛而密集的勞動和更高的儲蓄率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了資本的持續積累」,密集勞動者的勤勞與基督教信仰,尤其是與英國脫離羅馬教庭的新教(香港稱為基督教)教義分不開。

過節,還是少較真算了。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光景,今天已收到豬年的祝賀了。生肖對於過年真那麼重要麼?我真不願去研究當中有沒有十大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