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中美交鋒,勢所必然

中美貿易戰宣布「休戰」了,意思是先歇一歇,是不是要再打是未知數,若談判桌上談不攏,某個時刻可能又重燃戰火。

這一戰是美國挑起的,聲勢很大,特朗普本人更是三天兩頭乍呼一下,讓人一乍一驚。中國則一直以守為攻,像打太極,以靜制動;也像下圍棋,重在布局,應對淡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方寸不亂,要做的繼續做,各種擴大改革開放措施進行如儀,反倒是多了點冷靜,少了點浮躁,不打口水仗,頂多由外交部等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提問時應對一下,而且不乏虛應,如建議美方改用華為手機,又如在受到惡言攻擊時,調侃美國也要像中國多點自信,四両撥千斤。

自信來自對歷史大勢之洞察,像孔明預見東風之至。

在中國人眼中,當前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時李鴻章有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說,說的是周制至秦制以來,帝制搖搖欲墜之變局。當時之中國面對生死存亡,徬徨無計。至今百年,再出現大變局。中國變,世界也變。

百年前的世界,幾乎被西方列強(包括脫亞入歐的日本)瓜分殆盡,半殖民地的中國仍保持主權,庶幾是孤例。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列強為爭奪勢力範圍而打起來的。結果反而是殖民主義的發源地歐洲萎縮,由歐洲衍生的美國坐大,取代了老牌帝國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上溯到一八零零年,乾隆駕崩不久之時,中國經濟執世界牛耳。此後,歐洲列強在歐洲打生打死之餘,紛紛爭奪海外領土資源。不知世情的滿清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 ,江河日下。安格斯·麥迪森的世界經濟數據庫數據顯示,到一八二零年,中國經濟總量仍佔世界總量三分之一;到一九一三年,辛亥革命以後降到 8.8%;到一九五零年又進一步滑落為 4.5%。

戰後的世界進入復蘇期,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儘管在計劃經濟下大舉建設,但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徘徊不前。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經濟總量一九六零年佔世界 4.539%;經歷了「文革」後的一九七八年更降至 1.760 %。改革開放扭轉了頹勢,二零零年重上 4.139%,二零一一年急升到 10.456%

到今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二零一七年 GDP 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 15% 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位。

另一方面,二戰結束時,美國的 GDP 曾據世界一半,到一九六零年,還佔世界四成之多,但之後一路向下,二零零八年金融海嘯之後曾跌到 21% 左右,現在恢復到約 24%。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歐洲崛起之前,世界最大經濟體長期在亞洲,即中國和印度。工業革命和殖民主義改變了這事實,西方超前。如今,工業技術發生新革命,而殖民主義退潮,世界經濟重心向東回轉,按購買力平價排名,世界前四位是中國、美國、印度、日本,亞洲佔三席。

勢之變,以百數十年計,是為大勢,是勢不可擋之勢。美國一定也看到這樣的變化,所以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