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從「一帶一路」到 Belt and Road

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或多或少有異,讓人有不同理解。語言是文化現象,自有獨特背景,包括長久的歷史遺傳,到當下的政經現實。「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是個例子。

「一帶一路」如今已成為傳媒熱語,但最初提出時不好懂。它是習近平二零一三年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後形成的,兩者合稱,是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官方二零一五年九月正式宣布把英文全稱譯為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簡稱也用 the Belt and Road (B&R)取代之前的 One Belt One Road (OBOR)。

這改動,在我們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杜金(А.Г.Дугин)日前在北大演講,從歐亞地緣政治語境看「一帶一路」,指出「這一改動非同小可,給外國觀察者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他指出,中文的「一帶一路」就是陸地上的一條經濟帶和海洋上的一條航路,英文名稱由One Belt One Road 改為 the Belt&Road,「帶」和「路」沒有了「一」作定語,意味着由單數變成複數了,儘管 the Belt&Road 沒有以 s 表示複數。

事實上,不論陸上還是海上,絲路都不只一條,古今皆然。中國官方的「一帶一路」網介紹「一帶一路」 倡議的「頂層框架」,就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大走向:
一是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
二是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
三是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有兩大走向:
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
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杜金提醒:外國觀察者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其實抱有極大的警惕心理。

這讓人想起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翻譯。中國二零零四年提出「和平崛起」理論,以回應西方的「中國威脅論」,對西方放話該說 peaceful rising,peaceful emergence ,還是 peaceful surge?中國專家向西方學者請教,可是人家說,不管你和平不和平,你的「崛」字就意味着「三山破一尸」,一看就讓人不安。

美國人今天對中國發展之忌憚,認為中國要取代老大之位,可能真的從「崛」字感受到不祥之兆。

如果以棋局去看這些年的世局變化,中國下的是圍棋,子子貌同而相扣,重於布局;美國下的是西洋象棋,陣列煌然,直來直去,王去則局失。

當前棋局不全是中國自己走出來的,正如《華爾街日報》年初一篇報道說,「向內看」的美國自己讓出了地盤,即使特朗普說「美國優先不等於美國孤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