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英國的島國民族性

英國自建立現代的君主立憲政制以來,大權在代議的議會,很少舉行只求從眾的全民公投。英國僅有的三次公投都是近四十年發生的,即一九七五年就是否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投票,二零一一年關於議會選舉制度的投票,然後就是脫歐公投了。三次中竟有兩次與歐洲有關,可見歐洲大陸對於英國與英國人的重要性。

英國和英國人對歐洲大陸有着微妙的情意結,欲捨難離。從源頭去追溯,英國人都來自歐洲大陸,王室血緣更是有跡可尋,與多個歐陸國家的王室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在確立王室附屬於議會的「光榮革命」中,新國王威廉就是議會跨海從荷蘭迎駕到來登基的。

地理位置加上歷史和文化,不但造就了英國的獨特性,也影響了英國人的思維意識。十八世紀英國著名政治家  Henry Bolingbroke 說:「我們的民族居住在一個島上……我們必須記住,我們不是大陸的一部分;當然,我們也永遠不能忘記,我們是他的鄰居。」英國人既執着於保持自己相對獨立於歐洲大陸的的個性,又始終存有「大陸情結」,即使與法國進行過「百年戰爭」而最終失去在大陸的所有領土主權,這種情結仍然難以徹底割斷。畢竟,英倫海峽不過是 34 公里的阻隔。

這樣的思維意識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英國人的行事方式,譬如保守性、孤立主義、實用主義。

英國人認為自己的民族有「生而自由」的傳統,並勇於維護這個傳統,議會不惜與國王對著幹,甚至兵戎相見,把國王殺掉。建立起議會至高無上的制度後,以維護傳統為名的保守性更加彰顯,以至成為成為新傳統。「保守」一語在漢語中有維持現狀、不求進取的雙重意思,而英國政治中的 conservative 則主要是指盡可能地維持現狀;變革是可以的,但要「有保留地變革」。「光榮革命」的參與者不承認自己是革命者,而認為自己是英國古老傳統的保護者。

保守心態也維護了王室、貴族的優越地位。對王室、貴族,人皆心嚮往之,貴族化也成為傳統。英國的企業家創業後,往往要把子孫培養成貴族。結果幾代人之後,第一代的創業激情就蕩然無存。英國在工業革命後一度雄霸世界,後來被美國和德國超越,至今每況愈下,與英國人的保守性不無關係。

在與歐洲大陸的外交關係上,英國人的保守與多疑表現為長期的「均勢維持者」;站在哪一方,着眼於對自己有利的均勢。英國人不愛受抽象的意識形態約束,什麼盟約都可以因為時移勢易而拋棄,因而贏得「背信棄義的英國」之名。這往往表現為貴族式的冷靜和優雅,並自名之為「光榮孤立」。「我們沒有永久的盟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我們的利益是永恆不變的,這些利益才是我們應當遵循和追求的。」這就是英國人著名的實用主義,中國人對之領教得多了。

擁有這樣傳統的英國,於是弄出個脫歐鬧劇來。可是正因為有這樣的傳統,說不定真會上演利益至上、謀定而動的公投第二集來。等看好戲吧。

(英國脫歐公投感言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