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世界經濟重心走了一圈

全球經濟重心二千年來的移動軌跡
物體都有重心。這在物理上很好懂,比如西瓜、人、狗各有重心,它們的物理學重心的位置不同而基本不變。經濟重心較難懂,但也不難明白,比如說香港的經濟重心在中環。但如果說的是較大的地方如一個有多個大城市的國家,就不能簡單地說出重心來,要在平衡各個城市的經濟影響力之後,才能確定出一個虛擬的重心位置。人體的重心其實也是衡量決定的。

擴大到全球,它的經濟重心就更不易衡量了。這個重心在哪裡,是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事實。由於全球經濟不斷變化,各國經濟表現有榮有枯,全球的經濟重心 (Global economic’s center of  gravity) 會隨之不斷轉移。從它的移動軌跡,可以從大歷史觀角度看到世界的變化。

近日從網上看到這方面的兩項研究成果,一個是二零一五年發表的,一個是二零一二年發表的。這幾年間,全球經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幾年前大熱的「金磚四國」(有說五國)現象大大冷卻了,俄羅斯、巴西大幅滑落,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中國,也處於轉型的陣痛中,會出現硬著陸的警告彼落此起。兩會正在北京舉行,麕集的記者都千方百計伸長鼻子,希望從中嗅出經濟燒焦了的味道來。這時,從遠距離看看兩個全球經濟重心變化圖表,可以讓人冷靜一下。

全球財富重心廿年來的轉移
「財富-X」(Wealth-X) 組織是一個全球財富研究機構,在世界各地設有十個研究站。它關於世界財富分布的研究,對國際企業的發展戰略有重要參考價值。它去年六月發展的報告指出,過去20年中,世界的財富重心從美國不斷向東轉移,反映出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地區──的財富創造力和富裕程度不斷上升。二零零八年金融海嘯之後,這虛擬重心加快移動,速度約達到其歷史速度的十倍。移動方向是向東偏南,反映出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拉動力量加大。如今,重心約在地中海中央,在歐洲的意大利與非洲的突尼斯之間。

這變化源自新興經濟體之崛起、創業熱潮湧現、科技發展、全球化,以及傳統勢力的政治退潮。隨之出現的是新興國家的城市化熱潮和中產階級興起。這正是美國麥肯錫全球學院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二零一二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都市世界:城市與消費階層興起》( Urban world: Cities and the rise of the consuming class)的主題。報告預測,到二零二五年,全球經濟增長的65%來自全球六百個城市 (City 600),而50%的增長來自其中440個城市──都屬於新興經濟體 (Emerging 440)的城市。

這是全球經濟重心轉移的結果。報告以圖表展示了這個重心兩千年來的移動軌跡:自公元元年起從中亞起步,最初一千年幾乎沒有移動,然後緩緩地向歐洲方向轉移,終於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移到歐洲,並繼續西移,在一九五零年移到了歐洲與北美洲之間的大西洋中;之後便隨着歐洲元氣恢復而復向東移,並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加快東移步伐,移向二千年前起步的地區,速度是每年約140公里。

圖表中的二千年軌跡有強大的慣性,不會輕易改變。你可能發現,「一帶一路」的部署正好迎着這軌跡走。在香港,這意味着什麼?不要說你不懂!

3 則留言:

  1. 香港有人懂?讓磚頭飛的人不懂,沉默的大多數同樣不懂!

    我曾提醒朋友,要學好游泳。或許再過幾年,就要游水去深圳,等特赦,排隊拿身分證。

    回覆刪除
  2. 先生的文章深刻,客观,字里行间充满思考。这个世界充满冲突,而对于这些冲突如果不能理性思考对待,一味人云亦云必然会变成别人的工具。我很同情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当然我们自己都有许多问题,但可以期望一切会变得更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鼓勵。

      社會的大多數一般都是沉默的,我身邊的朋友絕大部分屬於這個多數,但他們都有清醒的看法,常常充滿睿智。在當前的社會形態下,這部分人的意見難以得到反映,更難言成為輿論。可是總有人出來說代表社會的多數。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