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書法美醜難辨有因由

我愛好書法,但對於書法好壞優劣的判斷,老實說,常常心中沒有把握。與朋友面對一件書法作品時,特別是面對一些在某某比實中得獎的作品時,有時會被問到,這書法好不好?好在哪裡?我常常不知道怎麼回答,很多時候會說,我不知道,只能說自己喜歡不喜歡。

對於一些東西是美是醜,即粵人說的「靚唔靚」,不一定要有很多學問例如讀過美學理論,才能作出判斷。譬如眼前人「靚唔靚」,誰都能有自己的判斷,即使乳臭小兒也能回答。可見,美與醜起碼有相當部分屬於「常識」而不是「學識」範圍內的判斷。對一個人寫出來的字「靚唔靚」的判斷,亦如是。

當然,美感美態也有不一般的,要求客觀與主觀之間有特殊的感應,例如對於一些病態美、缺陷美的欣賞,就不是一般人都理解和接受的。不要以為這有多畸形,不同文化中都有這樣的美學偏好。很多中國人愛裂唇的獅子狗,愛侏儒化的盆栽,愛本來屬於次品的壁裂瓷器,愛樹瘤的花紋,愛生長畸化的纏足……都屬這一類。海外的這般僻好,亦所在多有。

即使在書法範圍,也有這樣不是一般人理解和接受的「美」,這是古來就存在的。例如對於拙、樸之為美,一些人奉為圭皋,很多人就對之茫然。近年,讓人茫然的就更多了,見得多了,有時真會對自己的判斷能力產生懷疑。

日前去聽一個書法講座,聽到一位來自廣州的學者書法家介紹了內地書壇一些狀況,才知道造成這樣的混亂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講者了解內地地方與中央書法組識的人事,又常在廣東以至全國性的一些書法比賽中擔任評委,知道很多我們局外人匪夷所思的內情。

在歷史方面,這與「文革」有關。「打倒一切」之後,思想信仰真空,傳統的審美標準失落,而新的標準又未建立,混亂就出現了。人事居然也關係。從中央到地方,書法家組織的頭頭都有幹部等級標準,例如中央的得由哪一級別的幹部擔任,省級的得由哪一級別的幹部擔任。這些執牛耳的幹部有組織能力和人脈關係,對開展活動有幫助,可是在書法上未必也有造詣,甚或是門外漢。這些人若無自知之明而又要附庸風雅,偏偏又多拍馬吹鬚之徒,就會提倡某些理論來,好讓自己的出手不顯得低,反顯得非凡的高。正所謂「是不是藝術不重要,把它說成是藝術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書法逐步脫離傳統,很多人在「走向世界」、「讓外國人也看得懂」的口號下追求創新,把書法當作純抽像的藝術、純線條的藝術,連書寫的內容、字寫得對不對也可以不顧。

於是書法比賽成為求名逐利的場所,出現不少畸形現象。例如,常見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小楷作品得獎,原來評判不會細看,而常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授獎,作者也就鑽這空子,有些遇到難寫的字索性就不寫;作品中寫錯字是常態,特別是刻意用繁體字書寫時,如把「斗牛」寫成「鬥牛」;又有書法老師先「設計」好作品,讓學生一刀紙(一百張)一刀紙的書寫,從中挑選若干到處參賽。

那位講者說到,這情況已遇到反彈。去年的一項比賽中,評委協議要加入審閱一環,錯字三個以上落選。可是這標準最後放棄了,因為竟然「幾乎沒有作品能入選」。又有一項邀請展,邀請一些得獎作者書寫指定的文字,結果,很多作者的水平出現巨大落差。

講者認為,目前應當着重向傳統學習;書法走向國際,留待中國真正成為經濟、文化大國之後水到渠成好了;至於創新,那是需要的,但只屬少部分人的事。

講者的介紹讓我有茅塞頓開之快,卻也為書壇之污濁腐敗難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