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我為那四百多歲的棗樹難過

香港公園四百多年樹齡的棗樹
聽說香港公園那棵有四百餘年樹齡的棗樹終於枯萎並被連根拔起了。有點難過,但一點也不意外,它能在香港這異鄉捱過十幾年已不容易。它同時在二零零三年從河南移送到來的同伴、另一棵老棗樹,移植到香港公園不幾年就捱不下去了。那時好像沒有受到多大關注、沒有得到傳媒報道。

那些年,我剛換了工作,到了香港公園旁一幢大樓上班,每天早晚都特意穿香港公園走過。兩棵棗樹一 ​​到來,我就注意到了,一是由於樹前銘牌標示了它的特殊身份──由河南省新鄭市政府送贈、樹齡高達四百多歲;二是由於樹型奇特,不特別粗壯高大,有點像寶齡球,而樹幹虯結密滿,像螺髻滿布的佛頭。

兩棵棗樹都栽種在當眼的路邊,從金鐘那邊進園,走到茶具館就見到。打從一開始,我就為
兩棵老樹能不能適應香港的環境而擔心。新鄭地處河南中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東北風和西北風,雨量偏少;而香港屬亞熱帶氣候,炎熱多雨。棗樹在北方生長了四百多年之後,才「移民」到香港來,能適應嗎?

棗樹是落葉木,秋冬時就只剩下枝椏,了無生氣。這時,我總擔心它們能不能再長出新葉來,也常見到有人隔到草坪對它指指點點,他們大概都有我一樣的心理吧。

沒幾年,靠近茶具館的那一棵忽然不見了,只在草坪上留下一圈黃土。靠近餐廰的一棵,也氣息奄奄。葉子總算長出來了,但只長在樹的一邊,並不茂盛,像是半身不遂。後來,長出了一點新希望,就是有新枝從根部的泥土中萌發,直竄到半人高。我以為,這棵棗樹總算能在香港長根發芽,開始新生了。

棗樹是中國的原產樹,《詩經》中有「八月剝棗」之句,可見中國人三千年前就種棗吃棗了。到到公元一世紀左右,棗樹才傳到中東、西歐。棗樹在中國很普遍,北至吉林,南至廣東,東至山東,西至新疆,海拔 1700 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都有栽種。 它對光反應較敏感,而對土壤適應性強,耐貧瘠、耐鹽鹼,可以說是很粗生的果樹。可是在河南生長了四百多年之久的棗樹,移植到一個全然不一樣的環境來,就太難為它了。人移民外國之後,不適應了可以回流,棗樹就無法這樣做,不生則死。

當初新鄭市為什麼有這樣的餿主意,而香港有關方面又願意接受,已難以追究。這不只是某些當官的人拍拍腦袋做出來的蠢事,各地新建的公私園林為早日見到樹木葱蘢,移植古木是常見的。每見到這種讓高齡古木傷筋動骨的做法,我都為這些樹木長者難過。它們從頭到腳給大幅度修剪過,包扎得嚴嚴密密,像個重傷老人,經長途運輸,被安置在新土坑裡。

新建或修建的寺廟尤其喜歡這樣做,想來是為了早日給寺廟營造出古剎莊嚴的風貌吧?在香港,南蓮園池、慈山寺都不乏這樣的移來古木,南蓮園池的新栽古木尤其繁多,讓人有擁擠不堪之感。我不知道移植的存活率有多高,在記憶中,各地枯萎掉的古木並不罕見。

棗樹一般生長緩慢,碗口粗的樹幹要長上幾十年。香港公園剛被移除的棗樹生長四百多年了,樹幹也不過一人可環抱左右。棗木因此質地堅硬細密,不易蛀蝕,色澤紅或暗紅,花紋美麗,是上好的木料。

我還有一點擔心:那棗樹會被送到堆填區去埋掉嗎?
**
重文重讀:野花野草之大美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09/02/blog-post_2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