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上紅藍相峙的天空(攝於二零一三年八月) |
其中最珍貴的,可能是陰陽的概念。它源自被詡為「群經之首」的《易經》,裡面通過八卦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六十四卦學說,從陰陽互動來說明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此後各家的經典從中進一步推演、發揮,精彩紛呈。
《呂氏春秋》「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史記》「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淮南子》「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日中而移,月盈而虧」,都以極簡潔的語言說明了人人都可以觀察到自然規律。
這也在文人筆下留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等等至理名言。
這些名言闡明了事物中對立兩面相互關聯又相互轉化的思想,提出了矛盾兩面相生而又相成的概念,有無、光暗、盈虧、黑白、生死、損益、是非、優劣、圓缺、美醜、智愚、強弱、難易、攻守、進退、成敗、得失、屈伸、始終、動靜、取捨、破立、同異、聚散、分合……等都是這樣的對立面,涉及生活、自然、哲學的方方面面,說明事物中都有相互依存的矛盾對立,兩面可以互相轉化。
這種被稱為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影響深遠,任何華人都可以隨口說出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柔能勝剛、禍福相生等充滿辯證智慧的民諺、箴言,並以之作為處世為人的指針。
日前在〈從李遠哲看台灣教育優缺點說起〉中引述到李遠哲「優點和缺點往往是事情的兩面」一語,這不過是以上陰陽思想的演繹,可以說毫無新意,值得注意的是他現身說法的個人經驗和體會。「太陽底下無新事」是宏觀角度的觀察;世界事物日新月異則是從微觀而言。從微觀角度看,李遠哲的故事和他的感受應有啟發性。
有人卻譏評說,李遠哲的話「根本不合邏輯,是騙人的鬼話」,這未免因人廢言了。在政治上劃線,而把線外的人和事都一棍子打死,這委實痛快,但也愚蠢。該不能把李遠哲在化學上的建樹也視為「鬼話」吧?
謝謝博主回應。
回覆刪除我沒有因人廢言的習慣,我一向教導後輩,不要被外部條件限制自己。遇到好或差的師資,都不應對自己學業和目標有影響,這才是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對師資優劣不以評價或沒有要求。
我沒有否定李遠哲的學術水平,只是,他這一陳述本身,確實有誤導之嫌。和博主所說的陰陽沒有多少關係。
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可以辯稱,這是缺點,也是優點嗎?
如果要更精確來評價李的這一陳述,還需要回到李當時的語境中,明白其所指的實際意思。
回覆刪除如果按博主的解說來理解,則這陳述確實和鬼話無疑。
謝謝指導。
另外,我除了沒有因人廢言的習慣之外,我還是個不會因說話者的地位而人云亦云。
回覆刪除我曾對人說,陳水扁的"堅持"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我們要學他這種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