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研究發現:運動療效不亞於藥

接連讀到三篇提倡以運動保健的文章,都是相對於靠吃藥強身治病而為文的。這是老掉了牙的話題了,誰都知道多做運動有益身體,可是看看身邊的人,會發覺愛好運動的人委實不多。新年伊始,值得重申這話題,共勉多勞、多動。

三篇文章,一來自《紐約時報》,一來自Slate 網上雜誌,一來自哈佛醫學院的醫療通訊。

《紐約時報》的文章題為〈運動作為有效的藥物〉(Exercise as Potent Medicine),直接把運動與藥物療效相提並論。這其實是英美兩位研究人員(分別來自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和史丹福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命題,研究報告發表在權威的《英格蘭醫學雜誌》(BMJ) 十月號上。

製藥公司都會研究不同藥物的療效,在藥物之間作比較,但鮮有在服藥與不服藥而靠做運動抗病之間作比較的,更不會比較兩者的死亡率。

兩位研究人員是根據過去的實驗報告做分析研究的,共找到305個有用的報告,涉及約三十四萬人。其中,只有57項實驗涉及運動的治療效果,參與者達14,716人,都是心臟病、慢性心衰竭、中風、糖尿病的病人。病人所做的運動都屬康復治療性質,如步行、帶氧運動,有些會做做舉重等。

實驗都顯示,吃藥與不吃藥的效果幾乎完全一樣。例如心臟病,做運動而不吃藥的與吃藥的(處方藥如他汀類藥物〔statins, 血管緊張素轉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抗血小板藥物),死亡率一樣,也可以說存活率一樣。糖尿病病人的情況亦然。只有在慢性心衰竭方面,藥物的效果比做運動有明顯的療效,即病人的死亡率降低。結論是:「所有干預並未超乎或然性而有異(all interventions were not different beyond chance)」;在治療心臟病等疾病中,運動的救命成效相對於大部分一般的處方藥如他汀類藥物,可以相當有效。

Slate 上的文章來自紐約的「特殊手術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的運動醫學醫生Jordan D. Metzl,他自認是運動狂,最近出版了《運動治療法》(The Exercise Cure)一書。美國人一年為吃藥花費3500億美元,80歲的長者平均要吃八種藥,他就此指出,其實有一種神奇且不花錢的藥可以治療和預防所有慢性病,那就是運動。

文章說,人體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由炎症引起的。針對一種糖蛋白(glycoprotein) Interleukin 6的新研究發現,堅持運動可以減少炎症發生。

文章詬病美國目前的醫療制度,它花的錢約相當於GDP17%,但缺乏推動人們做運動以防病治病的機制。文章提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一個以獎金鼓勵減肥的實驗:實驗招來56名病態癡肥的中年男性,任意分作三組,都要求16星期內減16;第一組不予任何獎勵;第二組,達到每周的減肥指標,可得定額獎金;第三組,每周有減肥指標,但獎金不定額;結果是,設獎金的兩組都可以減肥16以上,而不設獎金的不達標。獎金額其實不多,減到16磅可得  350 美元(約 2730 港元)。

美國有七成人超重,三成人癡肥,而每周能運動 150 分鐘的人非常稀少。

哈佛醫學通訊的文章說的正好是,怎樣給自己設立做運動的動機,並定下目標。最好的動力是獎勵,而最簡單的可見獎勵,是進步。這可以通過某種量度得來,體重、距離、速度等等都可以。
**
《紐約時報》文章:http://well.blogs.nytimes.com/2013/12/11/exercise-as-potent-medicine/?src=rechp
舊文重閱:陸廣莘論刮痧與吃藥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0/02/blog-post_2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