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的,主要是一些當事人的看法。對於問題的存在,則是早有所知的。這其實是一個大問題衍生出來的問題,大問題是:女性正逐步取代男性,在社會上佔主導地位。「中女」問題反映的,其實是男性的失敗。
自從人類進入有史可稽的文明時期以來,男性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國家如是,家庭如是。男主外,要為家庭掙錢,養活一家;女主內,要生兒育女,做家務。那時,掙錢主要靠體力。這情況維持了幾千年。
戰後以來,隨着科技進步、經濟結構變化、教育普及化,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勞動人口中兩性的比例,從男性佔絕大多數,逐步縮窄兩性所佔比例。我翻看了香港八十年代的數字,勞動人口中兩性的比例最初是65/35之比,到了後來成為64/36,變化不大。之後,就迅速拉近了。一九九八年,60.7/39.3;二零零八年,53.4/46.6,就是說,每一千名就業男女當中,男性只比女性多68個。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若干年後,香港兩性勞動人口的比例會均等,進而會女的多,男的少。
不要以為難以置信,美國的情況已作出預示了。美國自二零零七年十二月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失業人口大增。被打爛飯碗的,男性約佔四分之三。到去年六月,美國勞動人口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9.83%,引起了一陣驚呼。當時有人預測,到年底,美國勞動人口就會由女性佔多數了。方才到網上一查,美國男性還可以寬慰一陣子,一月的數字是,女性還只佔49.9%。但可以預言,男性在勞工市場的主導地位很快就會失守,由多數變為少數。
這陰陽易位,首先在校園發生。一九六零年,美國大學畢業生中,男女的比例是1.6/1。到二零零三年,比例成為1/1.35,倒過來了。二零零七年,美國教育部就這個趨勢發表了《二零一六年教育統計預測》(Projections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to 2016),裡面的預測數字很使男性不安,預料到二零一六年:
- 副學士學位,64%歸女性
- 學士學位,61%歸女性
- 碩士學位,63%歸女性
- 博士學位,58%歸女性
- 專業學位,58%歸女性
我相信,男女的智力是一樣的,如果兩性都有相同的機會、動機、動力去從事某一事情,兩性都可以做得好。在機會均等之下,男女此消彼長的是動機、動力。男孩子比較不肯安不下心來好好學習,缺乏爭取好成績、好成就的動機、動力。
「中女」現象反映的「深層次矛盾」,其實是男性的不濟。男性越來越「揀唔上手」,是導致「中女」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有人據日語謔稱「中女」作「敗犬」(這兩字充分反映了日本人的大男人主義),我則認為,「敗犬」二字應當歸於給比下去的男性──失敗的男人老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