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吃館子,我不特別愛好,可以的話,我還是喜歡吃「住家飯」,合口味些、健康些、便宜些。上班日子的午餐(以前是夜宵),我都喜歡自備。省錢、省事、省時。
有時候,到外面吃吃也是樂事,畢竟,很多菜色在家裡炮製不出來。外面的東西肯放手使用不健康的材料(通常都特別美味),那味道是家裡的廚房做不出來、也不會做出來的。
至於花錢,餐館酒樓要賺錢是理所當然的,你去吃就得做好心理準備──不僅是說要做好多花錢的心理準備,有時也要做好少花錢的心理準備,因為有些地方的東西會便宜得讓你難以宜信。昨天傍晚又一次有這樣的經驗。
那是在元朗廣場的「潮館」。我們一行三人六時許到了那兒,肚子本來不餓,原因是中午吃得太多,但為了不想回到市區再去找吃的,就隨便在元朗吃點什麼。我們知道「潮館」有「一蚊雞」優惠顧客,叫一個38的小菜,再花一元便可以吃一個缽仔蒸雞。這沒有理由不試一試,另外,叫了一客蛋白瑤柱炒飯。
那隻雞,香港酒樓的平均水準吧。對香港酒樓不同名堂的雞,根本就不必抱希望。多高級的宴會,那味雞也不堪一嘗。那味缽仔蒸雞就是這樣的菜式,因為不曾寄予厚望,所以也並不失望。其他的還可以,但因為本來不餓,炒飯和雞都得打包,正好作今天的午餐。
埋單,真不好意思──107元!算起來,到快餐店都不止這個消費。
這樣的經驗已不止一次。記得都是看演出前到似乎是同一個飲食集團的酒樓去吃晚飯換來的驚訝,一次在葵青,一次在荃灣,比飲茶還便宜,而且都要打包。
正好,昨天中午有個大食會,由一名在某飲集團當西廚的年輕人主持。年輕人當了多年廚師,我們都未真正嘗過他的身手,於是在一致起哄下,要他小試牛刀,「整幾味」試試。結果是:雜果沙律,咖喱大蝦,德國鹹豬手,甜品「心太軟」。這看似簡單,也花了年輕人幾個小時。
在讚嘆食物美味之餘,向年輕人了解行內情況,更加明白集團式經營的優勢,就是來貨價可以壓到很低,而且能把好質量的食物先拿到手,例如打邊爐的靚肥牛肉,和牛隻其他最好吃的部位,一定都讓大集團先訂下了,市場上根本買不到。你要吃,就得光顧有關的名店。
現在的大廚房,不同食材都由專門店供應,情況一如工廠的材料。工廠不會自已去製作各個小部件,大廚房也一樣,要洋葱絲多少斤,打個電話就送來,不必找來洋葱去細切。各種醬汁、高湯也有現成的,一盒盒一瓶瓶。年輕人帶來一些「專業產品」,讓我們大開了眼界,例如沙律粉,加水加橄欖油便成,可以炮製出很好味的意式沙律。
在座有兩位年輕人,因為天天都只能在外面吃飯,於是申請了可以五折到很多名食肆用餐的信用咭。他們間中也試過自己弄西餐吃,試過按着真正西方食譜弄芝士意大利粉,食譜要求用四種不同的芝士調配芝士醬,結果到高級超市買來三種已花了二百多元,第四種就免了。據說味道差了一點點,但仍然很好吃。他們的結論是,去大餐廳吃這樣的意粉,其實並不貴,比自己弄還便宜。
抱着這個心態到大餐廳吃飯,心裡一定舒服些; 心舒泰了,食物味道也應好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