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早了十五分鐘出門,也就搭早了一班車。正常情況下,我搭的那班車載客不算多,到我下車時,樓上約只有半滿。早一班的車,乘客會更疏落。今天卻是有點異常。
我每天都習慣坐同一個座位,就是緊靠樓梯之前的座位。這排座位,還有前面到車頭的兩排座位,其實較左邊的座位逼仄,不大好坐,但有個很大優點,就是可以免除後顧之憂──不怕有人坐在後面用膝蓋頂着你座位的靠背,給你強逼按摩。
這排座位靠近車頭,加上我一路都看書,我要直到下車時回過頭去,才看到車上有多少乘客。今天下車時很詫異的發覺,以為頂多只會坐上一半人的車廂差不多坐滿了。
為什麼?難道因為今天是「無車日」之故?假若真的如是,「無車日」就很成功了。
我不駕車,也相當反對以私家車代步的文化。在香港這個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公共交通之方便世界數一數二的城市,要用私家車代步更加不那麼必要,這與外國地大人稀的情況很不相同。
即使在歐美,也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汽車文化的禍害了,正出現一些無車城鎮。這些城鎮內沒有汽車行走,沒有私人汽車,來往都靠特別安排的公共汽車,但有供租用的小汽車。居民如果真的要使用汽車作私人用途,可以租借外出。如果你擁有一輛汽車不只是為了方便,而是為了滿足對這種成人玩具的「擁有」,無車城鎮不是你的那杯茶,否則它的設計應當可以接受。
在大城市裡,沒有私家車根本不成問題。只要公共交通夠發達,根本沒有必要靠私人汽車代步。不想等巴士坐地鐵,可以揚手招的士。事實上,在鬧市之內,駕車(假設你是自己駕車而沒有私人司機)反而不方便,到了一個地方要到處找地方泊車。
更根本的是,現代人應當有綠色生活概念,要在日常生活上盡量減少浪費資源──這是資源意義上的節約而不是金錢意義上的節約。在金錢意義上,你花得起盡可以花,花的有時也實在算不得什麼錢,但在資源意義上,亂花就是「犯罪」。犯罪是要受到懲罰的──大自然的懲罰,只不過受罰的不會是個人,而是整個人類。
最令人擔心的不是香港,香港算什麼,充其量是七百萬人,最值得擔心的是13億人的中國。都說美國是汽車王國,但今年第一季,中國的汽車銷量達到268萬部,已超過美國,美國在金融海嘯打擊下僅銷岀220萬部。
美國有很多東西值得學,但對資源的浪費絕對學不得。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國一樣,要有五個地球才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現在一個地球也救不了,五個地球怎麼救得了?
香港人的生活好像離不開汽車,但骨子裡也希望擺脫汽車。所以每到假日,香港人愛到長洲、坪洲、南丫島走走──那裡每天都是「無車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