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圓珠筆與規模效應

柯德莉夏萍(圓珠筆繪畫,James Mylne)



售價 1404 港元一枝的圓珠筆,你會買嗎?

貴得不可思議,不會有人動心。如今的圓珠筆「爛平爛賤」,最廉價的可能不如鉛筆。香港中式酒樓每桌會配備一枝筆以供剔寫點心紙,以前多用鉛筆,如今似乎多用原珠筆了。可能因為圓珠筆更具成本優勢,還省去刨鉛筆的勞力。

1404 港元一枝圓珠筆的售價,發生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九日,紐約Gimbels百貨公司發售這新產品,以不會像墨水筆常常漏墨、墨蹟難乾作招徠,每枝售 12.50美元,申作二零二零年的幣值是 180 美元,相當於 1404 港元。

BBC 網頁日前刊出 The cheap pen that changed writing forever (一枝永遠改變書寫的廉價筆) 一文,回溯了圓珠筆的顛簸發展歷程,非常可讀,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資料。

圓珠筆的原型早在十九世紀出現,美國人John J Loud 在墨水筆的基礎上發明一種可以在粗躁物料上畫寫的筆,一八八八年就取得專利,可是不夠實用,少人問津。不少人嘗試在這基礎上改良,包括英國的猶太人 László Bír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把改良方案帶到阿根廷,關鍵是墨水快乾而不漏。

 新產品不大受注意,但英國空軍投以青睞,一下子買了三萬枝,原因是在飛機上,墨水筆受氣壓變化影響,使人機師書寫很狼狽。

美國商人Milton Reynolds 也注意到了,進一步改良,拿到新的專利,並成立專門的生產公司。Gimbels 百貨公司買的就是它的產品,一個星期就賣出三萬枝,營業額5.6百萬美元,相當於今天 6.3 億港元。

這樣昂貴的產品不久就遇到新問題:市場有限,很快飽和。

圓珠筆不久到了法國,命運發生重大轉變。Michel Bich 深明擴大產量以降低單價、打開市場的道理。這最後通過塑膠筆桿完成,以 Bic 作品牌的圓珠筆至今佔據廣大市場。這就是規模效應。

但規模一定要與有匹配的技術才能有真正效應。

不過幾年之前,中國的圓珠筆生產就只有規模而欠技術,製筆企業多達三千餘家,年產圓珠筆四百億枝,年產值150多億元,世界第一,七成出口。中國鋼鐵產量也是世界第一,佔全球53.3%。可是中國製造不出圓珠筆最關鍵的筆尖圓珠,筆尖鋼技術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瑞士手中。這種特殊鋼材製成筆尖時,要經歷24道全自動切削工序,能被削鐵如泥,又不能軟爛如泥。對鋼廠而言,這個產業實在太小,沒有動力去搞研發生產。

六年前,這消息在網上沸騰,據說中國領導人很生氣。太原鋼鐵集團公司接到任務,在四個月內就完成技術攻關,燒了一爐60噸的筆尖特種鋼,夠全球用上一年。當日,筆尖鋼的價格下跌25%,日本企業哀嘆:半個世紀的美夢結束了。

有人說,中國敢和美較量的真正原因其實是規模效應。這也使中國無懼一些新興對手的威脅。不時有人說「越南製造」會取代「中國製造」。若知道越南二零一八年的GDP為2425.5億美元,略高於中國貴州省,約為深圳的三分之二,就會為此說失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