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肯向基建砸錢就可以順利發展?

不斷加強的勞動分工必然意味着固定資產投資在 GDP 所佔比重增加,是西方現代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早就斷言的。反之,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會促進經濟增長,而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則會造成經濟呆滯不前,以致下跌。道理很簡單,也得到各國經濟發展的驗證,但為什麼世界各國不照着辦,不堅定不移地向基建投資,造福社會、國家、人民?

美國的基建至今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大,基建規模也大。它抓住上世紀工業技術高速發展的機遇,在世界上率先建設了完善的基建網絡,高速公路、機場、橋梁、電網、通訊以至教育系統都堪稱發達。

不妨把美國的基建投資與原來的世界最強經濟體英國作一對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一八九零至一九一三年,英國的年度固定資產投資佔 GDP 的比重最高為 10.6%,最低為 6.8%,而美國最高達 21.8%,最低為 14.2%。也就是說,英國的最高點也不及美國的最低點。英國的第一大國地位就是在這段時間被美國超越的。

到了二三十年代之間的大衰退爆發,美國跌幅最大的也是固定資產的投資。接着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成為美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GDP暴增一倍,年增長率達 11%。至大戰結束前的一年,國家投資增長 756%,主要是軍需生產的投放,以及基建投資。美國全球經濟霸主的地位,其實主要是靠「看得見的手」而不是「看不見的手」達成的,由政府主導。

美國經濟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不斷放緩,其中原因很多,但一個重要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大幅下滑,至八十年代後更加劇。固定資產投資淨額 (新投資減去折舊) 佔 GDP 的比重從一九六零年的 10.9% 下降到二零一三年的 3.6%。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研究報告,這不是美國獨有的現象,而是西方世界普遍的情況。以 G20 成員為例,歐盟、美國、俄羅斯、墨西哥等都一樣,加拿大、土耳其、南非等好一點。這其實不難理解,發達國家在投資巨大的基建發展上領先了,但這些「固定」了的投資跟不上技術發展的步伐,要更新不容易。這就好比「改西裝難過造西裝」。西方經濟如今的發展不如中國,至其說中國的固定產投資過高,不如說西方的投資過低。照麥肯錫的推算,世界如今一年要向基建投資三萬三千億美元,才能維持目前的經濟增長。

錢從何來?

市場上的資金來自三方面,私人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此外就是印鈔票。如果沒有這些支持,沒法集資、借貸,投資基建只能是空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西方基建投資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發展中國家無法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歐洲和北美的基礎設施正在快速老化,需要投入更多資金更新、改善和提高安全水平,也意味着改善環境,增加就業,加快技術創新。奈何都有心無力。基建投資也不是肯砸錢就可以的,洛杉磯與三藩市之間的高鐵,聯邦政府答應出資九成,地方只負責一成,如此優惠,奧巴馬在任八年也見不到寸進。這關乎制度,西方關於「民主危機」的討論由此而來。香港亦不乏案例。

中國則有自己的問題,如麥肯錫高級研究員簡·米施克(Jan Mischke)所說的,中國要在資金充裕之下,對研發創新等更富有成效的領域投入更多資金,提高資金投入的效率和效果。

3 則留言:

  1. 經濟問題複雜,這是各國都存在問題的原因。

    回覆刪除
  2. 基礎建設對經濟發展是有幫助,但只是其中之一。

    回覆刪除
  3. 把WTO,TPP,TTIP,RCEP,貿易壁壘,反傾銷,技術封鎖,知識產權,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供給側改革,美元,美聯儲,加息,IMF,Work Bank,AIIB,以至南海,東海,薩德......,放在一起來看經濟,可以入門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