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從李遠哲看台灣教育優缺點說起

讀到一個關於李遠哲的小故事,聯繫到香港近日的時事,有點啟發。

故事是這樣的,李遠哲得了諾貝爾的化學獎而從美國衣錦榮歸到台灣從事培育人才的教育工作,有學生問它,台灣教育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他回答說:「優點和缺點往往是事情的兩面。」就是說優點可以是缺點,而缺點也可以是優點,端視你怎麼對待它。他舉了兩個例子:師資不好是缺點,但你若因此而加強自學並與同學一起研究,師資不好就變成優點了;實驗設備落後當然也是缺點,但你若因此而自己動手完善設備,從中得到學習和磨練,這又成為優點了。他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這樣走過來的。在台大,他與同學一起研讀了熱力學和原子物理學;在清華大學時要到玻璃廠自己磨真空玻璃塞,以致到美國做研究工作時獲教授獲誇獎不怕吃苦。

能夠這樣看問題並不是中華文化的獨有智慧。被譽為現代舞始祖的美國著名舞蹈鄧肯對於自己出身貧寒也是這般態度,她沒有把這視為不幸,不視之為缺少了富家子弟的上進條件,反而視之為自己的好運,使自己的童年能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在三藩市教跳舞掙飯吃,對於富家小姐少爺一點不嫉妒反而十分同情,覺得自己各方面豐富的閱歷比他們富有千百倍。

李遠哲和鄧肯在學習的過程一定也覺得苦,不過甘之如飴,學習帶來的愉快蓋過了當中的痛苦。過盡千山,痛苦就更不足道了。這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的道理得到巨大共鳴。鋼琴家魯賓斯坦一次演奏後,有女子說,很希望能有他那樣的演奏才能。他說,:你也可以,只要每天練琴六到八小時,或許許多年後就可以。魯賓斯坦可能有過人的音樂天才,他若因此自恃,優點就成為缺點,必不會有後來的成就。他的成就來自雙優點:天才加苦練。

東西方的教育觀點以至制度,很不相同。近年來,全球化加劇了的經濟競爭,而最大的競爭是人才競爭,這使東西方教育的差異突顯起來。在學童學能的各種國際評比中,東方國家和地區總是優勝於西方,促使西方有所反思。「虎媽」因此不盡是負面形象。英國一家中學不久前請了幾位中國老師去實施中國式教學,而且與英式教學的考試成績作評比。接受中式教學的學生開始時有強烈牴觸情緒,結果竟然是中方在各科中全勝。BBC就此拍了紀綠片,相當有趣。

兩種教育方式的差異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點是,一寬一嚴。對於資質過人的學生,在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如魚得水;但對於資質平庸或一般的學生──這佔大多數──就得靠嚴格的督導了。這也涉及經濟效益,在香港誰都知道,國際學校的寬鬆建築在金錢之上。至於兩者最後在人才培養上哪個更優勝,還沒有定論。這其實是一場長遠的實驗。

有趣的是,這場競爭的實驗中出現了「圍城現象」:城裡的人想衝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西方發覺教育失之於過寬了,想向東方借鑑;東方又覺得失之於過嚴了,想學西方的。

我隱約覺得,這就是香港關於TSA(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爭論的關鍵。老實說,我對箇中情況不大了了,甚至對它的名稱也弄不明白。它的中文名稱是「全港性系統評估」──什麼意思?

5 則留言:

  1. 很多"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者一個神話。
    李遠哲是名副其實的偽君子。他為陳水扁背書,對台灣造成的傷害,罄竹難書。
    「優點和缺點往往是事情的兩面。」這話本身根本不合邏輯,是騙人的鬼話。如是,則台灣選了個貪腐總統,台灣人民為甚麼不可以更加發奮圖強,經濟更上進?

    回覆刪除
  2. 不因人廢言 不因言恕人

    回覆刪除
  3.   李遠哲的話,沒公信力!因為他不是「教育專家」,再加上,他在李登輝時期,主導台灣教育改革,廣設大學(把專門技術學校,升級為大學)。2000年後,回頭一看,這個「教育門外漢」,催毀了「台灣的技職教育」。因為他的有名、因為他的無知、因為他的位高權重,而沒考慮分析「教育實況」(少子化),廣設大學的結果,同時,也破壞了台灣教育系統。
      可憐的是,雖網上找得到,他在會議上發言錄音,強推廣設大學,然而,他現在全然否認,說是「李登輝、當時教育部部長」的錯。更可笑的是,有記者問李登輝,技職教育毀壞,李登輝回答,都是李遠哲的錯。
      姑且不看過往,李遠哲的記錄,看看這句話︰「優點和缺點往往是事情的兩面。」和其解釋,莫名其妙!優點、劣點,是相對的,是主觀的,所以要看立場。李遠哲這段無知之語,恰好印證,孔子說的,君子不器。或愛因斯坦說的,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
      咱們看看孫子的說法︰「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故務可伸;雜於害,故患可解也。」
      再看,李某人,在中研院上一言一舉,自肥月領50萬,直至老死。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點撥。這故事的另一面,讓我得益不淺。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