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鬥彩雞缸碗 |
家裡有一些不錯的書畫用紙,有自己買的,也有朋友送的,如雲龍紙、和順手工宣紙、麗江東巴紙,還有日本非常精緻的和紙。這些紙似乎都專為他人而用,有朋友索字,就選紙揮毫。家裡貼上的字,主要是過年時的揮春,用的是灑金宣紙,過了一些日子就撕下。也寫了「放下」二字,用的是水彩畫紙。水彩畫紙很堅挺,放進鏡框去可以,不用裝裱。
這樣是不是對自己太吝嗇了?有這個疑問,與日前偶然看到的一齣短片有關。
那是關於日本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它專門教授日本的傳統工藝,如漆器、陶瓷製造等。日本人愛追求極至,善於把事物弄到盡善盡美。他們對美好器物的態度與中國人很不一樣。
中國人也愛精美的東西,也會把日用品如製作得美輪美奂,可是製造出來的好東西多數變成藏諸高閣的寶貝,捨不得使用,要麼設一些八寶架把它們陳列起來。有些東西大概從製作開始就不考慮實用,例如我家裡有兩個和闐玉製成的碗,親戚送的,碗身薄得透光,若是酒杯就是夜光杯了。這樣的碗就只能作為工藝美術品陳設,沒有寶用價值。
在上述日本工藝學院中,有不少慕名前往習藝的海外學生,有中國內地的,也有香港的。記者訪問了一位學習陶瓷製作的中國內地女生,她說,日本人對精美器物的態度不同於中國人,他們愛享用而不是收藏藝術品。到日本旅行很容易注意到,餐館裡的食具儘管有點笨重,但都看得出經過精心設計。一件不值錢的漬物如鹹菜,也用一個不脫俗套的小碗小碟盛出,而且擺設講究。那位中國學生說,她的老師告訴她,家裡給小狗吃飯的碗也是他親手做的,也是藝術品。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報道:一位中國收藏家在一次競拍中未能買到一個明朝成化年的鬥彩雞缸碗,當年的價值是數百萬美元(如今暴漲至幾億港元)。碗給日本一位收藏家買走了。中國收藏家對這碗念念不忘,一次到了日本,特意去拜訪那位日本收藏家,希望交流一下,也好把玩一下那個雞缸碗。到了日本收藏家的家裡,主人奉上香茶,盛載香茶的,竟然就是那名貴的雞缸碗。這既是為了表示對中國客人的特殊尊重,也表明了對藝術品不一樣的欣賞態度。中國人一定不會這樣做。
我家也有一些束諸高閣的好東西,好些幾年不見天日,被丟諸腦後了;好不容易有機會翻出來,才醒覺這麼些「寶貝」,比如瓷器、茶具、果盤、衣料、墨硯……等等,都不很值錢,但都因為覺得精美,捨不得使用。由於家居地方小,收藏就得塞進不容易翻出來的旮旯角落去。到什麼時候才適合使用?天知道。
這看來也得改變一下。譬如那清朝道光年間的墨硯就不妨使用,該不怕打破或損耗吧?家人卻說,得找到磨墨的秋香才行。這可難!
想请问下萧老师,香港在哪里去裱字比较方便和便宜呢?Amy
回覆刪除我並不了解,只知道很多有關店鋪都是拿回深圳加工的,香港其實沒有自己的工場。某些大型畫廊可能還有自己的師傅。
刪除有「匿名」君把留言傳到我的信箱如下:
回覆刪除“捨不得使用”便是答案。
小時家貧,“捨不得使用”遍及生活的各方面;鉛筆不削尖,剩下一吋多手不能握時,切去木皮,把鉛心放到鉛心筆中使用。今天兩餐無憂,惜物的習慣依然,只沒有小時候那個程度。
“放下”更是最好的答案,精緻的東西,欣賞、享用、擁有與否,放下,無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