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其發展規律,但也充滿偶然性。偶然性可能繫於某一事、某一人。事件中的某人某事假若有一念之變,歷史就完全改寫。譬如,倘若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楚漢相爭中,韓信聽取了楚王項羽的進言或謀臣之勸諫,不囿於對漢王劉邦的誠與忠而或者投楚、或者自立為王,則中國嗣後二千年的歷史會改變軌跡,以至今天不會有漢族、漢人、漢語,可能以楚以齊名之。
十月一日去看了新編粵劇《拜將台》,回來再參閱《史記》中的《淮陰侯列傳》,不禁對歷史之波譎雲詭掩卷唏噓,更為有「兵仙」 、「戰神」之譽的一代將才韓信竟死於非命,惋惜再三。
中國文化真神奇,二千多年前的事了,至今仍在人們之間通過各種文化形式流傳着,我們甚至可以從太史公二千餘年前的記述中,直接閱讀這一頁歷史。即使不讀書吧,其中內容、文字也通過戲曲、說書、連環圖等,滲透到百姓的語言和集體記憶中。戰無不勝、十面埋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推陳出新、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些常掛在人們口邊的成語,都與淮陰候韓信有千絲萬縷關係。通過這些流傳,人們並不以成王敗寇的簡單二分法去看待韓信,倒是同情的多,視之為失敗的英雄。
《拜將台》在這方面是鮮明的。出於票房的考慮,宣傳重點放在以奸計謀害韓信的呂后和她的飾演者馮寶寶,但劇的主線和重擔在韓信(洪海飾演)身上。劇中的韓信情義兼重,而矛盾的對立面漢王劉邦、呂后則是權利熏心的奸詐小人,對曾一力舉薦韓信成為大將軍而最後設計讓韓信自投羅網的蕭何則較客氣,給他安排了一個為免天下生靈又再塗炭的冠冕堂皇藉口。
為加強正邪對立的戲劇衝突,這樣的編寫是可以理解的。這也符合一般粵劇觀眾的欣賞習慣,就是紅臉白臉之間是非分明,英雄就應該完美無缺。
從場刊中看到,這是戲劇要傳達的強烈批判訊息,旨在指出中國人千百年來好為謀權奪利,爭相玩弄權謀手段,鬥過你死我活。所謂「爭凳仔」,是「千年一脈的民族劣根性」。
中國人這樣的劣根性,在職場政圈、名利場中都不難見到。你即使不屑參與,可能亦難免有池魚之災。不過,我不願名之為「民族劣根性」,而視之為人作為一種生物的自私自利原始獸性。這或者可以視為人的「原罪」。
有智者說:「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段開始的。」根據之一是《聖經》裡的《創世記》,其中有狡猾的哄誘,偷吃禁果,並招來對反叛的懲罰,接着的各種爭鬥,單從嫉妒、強暴、謀殺、大洪水(由耶和華引發生)……這些字眼,就可以想像到世界一旦創造出來,即孕育出多少暴亂。
由此觀之,韓信之死固然可以咎在他一念之差的偶然,但亦源自人性險惡之必然,這未必是我們民族之專有。
君不見,韓戰──當然與韓信無關──之時,美國總統杜魯門與美軍主帥麥克阿瑟之間爭持激烈,功高蓋主之麥帥大有逼宮之勢。這一相爭以麥帥掉冠結束,而利害之兇險,今天回望,仍令人捏一把汗。只要杜魯門或麥帥有一念之差,中華民族可能不再存在了──可能要吃50顆原子彈。
(觀賞《拜將台》,上)
**
舊文參閱:當年美國若順應民意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9.html
為什麼刪去留言?
回覆刪除??????
刪除“民主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歸。這看似準確、理性、科學,卻恰恰是民主的最大弊端。民主的本質是只問數量而不問質量,假設多數人的意見就是正確的意見,此所謂「從眾不從賢」。”以一般人(尤指香港人,也包括西方一般人民)對民主膚淺的理解而言,這段話是正確的。
回覆刪除“民主”應該有更深層的解讀、形式和操作,不應只限於目前西方國家的形式。可惜香港的紅衛兵不懂這些。
今天兩段留言,都是我的想法,嚴肅的分享。過去已刪掉不少次了,不應該的。
回覆刪除請檢查一下留言的程序是否出錯了,以致留言沒有出現。
刪除可能的錯誤之一,是寫下留言之後,按了右下角的「登出」鍵,這其實是 sign out 的意思。正確的按鍵是左下角的「發佈」鍵。
留言是成功的,但幾分鐘後就不見了。下面是被刪除的留言。
回覆刪除上傳三次,刪除三次。
回覆刪除通過戲劇來看歷史,大錯特錯。
回覆刪除“旨在指出中國人千百年來好爲謀權奪利,爭相玩弄權謀手段,鬥過你死我活。所謂「爭凳仔」,是「千年一脉的民族劣根性」。”更是無知者膚淺的自虐。香港演藝界並不神聖,墮落的卻很多。
無知與膚淺,加一點煽情就成了紅衛兵。
亂世讓“英雄”群起,古今中外,無一例外,而且,沒有一位“英雄”是白璧無瑕的。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是其後西方“英雄”們必讀的禁書,玩弄權謀手段,無分東西。
唉,終於可以留言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