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美國一個經濟數據──GDP,國內生產總值──很納悶。這擺明一個關於生產總值的數據,但經濟新聞報道經常這樣提醒讀者:美國的消費情況是GDP走向的關鍵,因為美國的GDP七成以上源自國民的消費。
「生產」與「消費」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一個是製造財富,一個是享用財富,一個「搵錢」,一個「使錢」。現在,一個本來是要反映一個地方生產了多少財富的數據,竟然變成了反映國民如何「大花筒」的數據。
這樣一個數據就隐藏著很大危機。原因在於,美國目前的消費主要是靠外國支撐的。消費的資金主要靠龐大的外債,消費的物質主要靠龐大的入口(這構成龐大的貿易赤字)。事實是,美國人的儲蓄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有百分之十幾,但自此之後,美國人在一路自我感覺良好之下消費主義抬頭,儲蓄率到今天已下降到零,以至負數。這等於說,目前的美國經濟其實操縱在外國的手上。
儲蓄,是一種自我抑制、約束、犧牲的行為。但在今天,抑制、約束、犧牲對享樂主義人生觀的新世代太陌生了。就連在香港,你也常聽到初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動輒說:「我可不能降低現在的生活水平。」
而且還要知道,GDP即使在計算非消費的投入時,也還有很多帶欺騙性的地方。例如,一場災難到來,救災的投入可以把GDP推上去;犯罪問題嚴重,要增加反罪惡投入,也可以提高GDP。婦女自己料理家務,不影響GDP,但都請傭工,或你到我家打工,我到你家打工,就肯定可以推動GDP上升。儲蓄和借債,同時有相反的效果。
所以,當你聽到美國的GDP上升的時候,不要以為美國的生產有多強大,而要警惕這個曾經呼風喚雨的大國在把自己拖垮。
但你要說服一些人,尤其是美國人明白存在的危機不容易。他們的觀念是,負債才是好事,是有錢人的體面,個人如此,國家也一樣。美國常用貿易赤字來向一些國家例如日本、中國施壓,但整體每年幾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心。反而有一些有頭有面的人公開為這樣的赤字叫好,就像以下的議論:
「在過去幾十年間,美國政界和媒體一直預言美國的經將因龐大的貿易赤字而最終走向崩潰,但事實卻截然相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美國的進口在增長:隨著外國經濟,尤其是工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的出口也在增長。雖然這被普遍認為是一種不平衡,但貿易赤字和資本的流入卻反映出美國經濟的增長,而非衰退。我們從中看到的是年輕的、快速增長的美國經濟,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衰老的、緩慢增長的外國經濟。」
說話者何許人也?──是Bear Stearns的首席經濟學家David Malpass。眾所周知,這場金融海嘯毀滅性的大浪就是從Bear Stearns 刮起的。他的話正好是對Bear Stearns潰敗的反諷。
這種論調提出不能只看貿易數字,還要看資本帳的數字。不錯,美國的國債券受歡迎,美國在這方面錄得的是盈餘。
但不要忘記,這個所謂的盈餘其實是負債,不但是要還本,還要付息的。
要說美國人都執迷不誤當然不對,有不少人不斷為文、著書警告,但掌權者與普羅大眾都不予理會、不愛聽這樣的警告則是千真萬確的事。
Thomas Friedman在今天的《紐約時報》專欄上說:「兩位總統候人中誰可以讓你相信他能夠帶領我們走出這趟渾水?我的測試很簡單,就是看誰夠膽說出人們、特別是自己陣營不愛聽的話。」
他質問麥海恩敢不敢說這樣的話:「同胞們,我現在決定不再跟隨布殊減稅,因為我們國家今天最重要的是重整國家收支平衡,我們不可以繼續減稅卻又不肯削減開支。」
美國人真的不愛聽這樣的話。兩位候選人中哪一位較像「皇帝的新衣」寓言中的小孩而又有魄力去扭轉美國厄運的偉大領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