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一個港式室內街市
也是因為先到了灣區再到溫哥華之故,溫哥華的飲食更予人好感。當然,我說的是唐餐,更清楚的說,是港式粵菜。
來到溫哥華,很快便可以發覺,很多地方很港式,招牌、商場、食肆,甚至高層式住宅(apartment),到處都可以讓從香港過去的人感到親切。
我聽一位同事說過這樣的故事:同事很小就從香港移民美國,在那邊受教育,各方面都很美國化;回來香港做事,卻嫁了個香港人;這位香港大丈夫曾嘗試隨妻移民到彼邦去,落腳紐約,但結果打了退堂鼓。原因呢?因為在紐約吃不到滿意的雲吞麵,即使到拉斯維加斯吃十幾美元一碗的,也不滿意。
我想,他假若移民到溫哥華,或許就生根了。
我沒有在溫哥華吃過雲吞麵,但從幾天的經驗已可以推想,這裡該有不錯的雲吞麵。事實上,我看到一家「麥跟記」的招牌,據那邊的朋友說,老闆與香港有名的老字號雲吞麵舖「麥奀記」有關係云。若此言不假,那裡的雲吞麵該有一定水準。
幾天裡,雖然不是餐餐到處「搵食」,但每次讓朋友帶到不同餐館去,都相當滿意。這些餐館有的屬新派,裝修有時代感,地方寬敞,服務細心;也有很老式的,唐人街風格濃烈。但平均來說,食品水平不下於香港一般酒樓食肆,甚至可以說稍高一線,居於中檔偏上水準。總的來說,食品都很精緻,不是但求「抵食夾大件」的「呃鬼佬」貨色。不但香港的傳統菜色、點心可以保持特色,而且可以就地取材而創新。例如在域多利(Victoria)唐人街附近的金城,竟然可以吃到難得爽夾甜的芥蘭,在溫哥華downtown的福陞,吃到很地道的當歸鳳爪,而陳皮牛柳,不但陳皮味道香濃,且牛柳多汁嫩滑,相信與產自本地有關。
溫哥華飲食水準之高,原來早已馳名北美。相距約兩小時車程之外的西雅圍,常有華人周末專程駕車到來一飽口福。遠道的灣區,也不乏前來「搵食」者。早些年的旅遊淡季,三藩市來回溫哥華的機票降至不到一百美元,就吸引大批華人尋味而來。不過,這是只能回味的往事了,美元近來不斷眨值之下,西雅圍和灣區的饞嘴華人,多數只好嚥口水了。
溫哥華與三藩市都是北美華人聚居之地,各有數十萬炎黃子孫。兩地飲食水準出現差距,相信與華人移民的來源不同有關。三藩市是傳統的華人移民目的地,移民以親屬關係移民居多,來自香港的不少,來自內地的亦十分可觀。溫哥華的華人移民,相當大部分是香港出現前途問題之後,二十幾年來自香港去的,投資移民佔很高比例;也有相當多是專才移民,其中不少來自內地。這些移民有較高的生活要求,也帶來了港式飲食文化。早在十幾二十年前,溫哥華餐館就大量向香港的廚師挖角;循此路徑以專才身分到來的香港人不在小數。
這些新移民不滿足於唐人街,而把新的華人文化擴散到溫哥華更廣泛地區,如Richmond等。而擴散了的,不只是飲食文化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