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補一筆:《崩潰》的觀點


一連寫了幾篇關於美國生活方式的隨筆後,本想寫寫此行的其他方面,但翻看了一本新書之後,忍不住還要借這本書的觀點再寫一篇。

這本書是《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是《槍炮、病與鋼鐵》一書的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再一本廣受好評的巨著。

讀了《槍炮、病菌與鋼鐵》之後,知道有了《崩潰》,立即就想讀,但當時只有台灣的譯本。我對台灣譯本一向沒有好感,因為文字常令你無名火起。看原著嘛,較花時間,效率不如讀好的譯本。於是一直在留意內地版本的出現。星期五在網上知道有了,馬上到三聯,未找到。昨天要到深圳,終於在中心書城店員的指點下找到了──書放在偌大書店一個昏暗角落的社會類書籍一個書架的最下一格,得到指點也要很小心才能找到。

與前書一樣,作者從人類學的角度考察世界各地不同時期文明的發展和衰落,不過更著重於資源過度開發對生態和社會衰落的影響。他對工業革命之前(人們普遍有個錯誤的印象,以為環境問題是工革命之後才出現的)不同案例的考察尤其令人瞠目。

我讀了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的序文後,又急急看了「中國:搖擺不定的巨人」一章,有如飲醇醪之感,更感自己前幾篇文字的感慨不是多餘的。

戴蒙德指出,一個地方對環境的影響取決於兩個數字,一是人口數量,二是人均環境影響。一個國家越是發達,現代化程度越高,消耗資源越多,人均環境影響就越大,兩數的乘積就越大。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但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和其他朝著美國模式發展的國家。江曉原在中說:「全體中國人民要過上美國人民所過的生活,地球到底供養得起否,這當然涉及到數值的具體估計或推算,或許可以討論商榷,但是作者往後的推論基本上不會有問題:『如果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國家,以及當前第一世界國家,都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地球必定無法承受。』」
戴蒙德指出了當前世界的艱難處境:你要美國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麼,美國人不肯幹;你要中國等新興國家不要嚮往美國式的生活,人們難以容忍你這種態度;而大家都任意揮霍,地球還能支撐多久?

戴蒙德對中國特別關注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地方那麼大、人口那麼多,中國的資源短缺和污染一定是世界問題,問題會自然的「輸出」到其他地方去。例如中國在一九九六、一九九八年的大洪水之後痛下決心,為防止水土流失、嚴禁砍伐樹木,改而大量購買外國木材;加上中國加入世貿之後,關稅下降,進口更多,木材進口增加了幾倍,濫伐森林問題就輸出到了其他國家。

但另一方面,戴蒙德對中國看到樂觀的另一面,這主要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例如中國能夠一聲令下,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逐步淘汰了含鉛汽油,而歐美經過許多年才辦得到。中國又以很快的速度建立了1 757個自然保護區,佔國土總面積的13%。更不要說一孩政策實施對人口的控制了。這些都不僅是對中國的貢獻,也是對世界的貢獻。

戴蒙德的一個觀點是:環境問題不是科學可以解決的,「雖然新科技可能會有所作為,但大部分問題,只需要政治力量來實施已有的解決方案。」

他因而指出:「如果中國政府將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置於人口增長問題之上,以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魄力和效率來實施環境保護政策,那麼中國的將來必定光輝燦爛。」
下這樣一個決心的臨界點什麼時候才會到來?一個會令人很不愉快的答案是:可能要待環境破壞進一步惡化到無法容忍之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