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回看羅馬俱樂部的警告


麥田裡無聲的海嘯
對於地球資源的消耗,不斷會有科學家出來警告。警告不一定準確,有時似乎落空了,但過一段時間之後,新的警兆又出現,告誡人們不能掉以輕心。

馬爾薩斯曾經預測,人口的增長會以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只能以算術級數增長,不可以趕得上人口的急升,糧食危機因而不可避免。

二百年過去,糧食生產與人口增長的關係並沒有簡單的按照算術級數和幾何級數的發展,尤其是糧食產量的提高遠比人們預期的快。雖然世界上仍不斷有人在飢餓邊沿掙扎,但整體而言,糧食是充裕的,而且過剩。糧價也偏低,很多糧食成為廉價飼料。

上世紀六十年代是戰後的黃金時期,但不少科學家預見到「人類困境」,關心到世界資源、環境、人口、能源、糧食等問題。歐美約三十名科學家組成了「羅馬俱樂部」,從未來學的角度研究世界將面對的困境,發表了連串較為悲觀的報告。報告的權威性,對很多國家的政策制訂產生過不少影響。

當時,還沒有「全球化」這名稱。羅馬俱樂部把研究的問題稱為「世界性的問題」,相信不同國家、社會都要面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報告,是一九七二年發表的《增長的極限》,預言世界不知休止的經濟增長模式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一九七三年,就出現了威脅全球的石油危機,羅馬俱樂部的警告似乎是不幸而言中了。世界震驚,羅馬俱樂部則聲名大噪。

但世界此後的發展卻並沒有循著下滑的軌跡演變。石油危機度過了,各國汲取了教訓,在能源消耗上有所改進,節能提上了議程。糧食產量上升。歐洲和日本此後先後增長乏力,也緩和了對地球資源的壓力。九十年代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突飛猛進,更推動了廣泛的科技革新。資訊科技的一個特點,是資源消耗很小,是所謂知識密集產業。世界看來找到了一條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新路徑。

羅馬俱樂部的警告,看似落空了。人們漸漸淡忘了當年的警告。

可是另一方面,環境問題惡化卻引起越來越大的擔憂。

最近,新問題出現了,在石油價格急升突破一百美元的同時,爆發了全球性的糧食「危機」。

與三四十年前的世界相比,最大變化可能是:中國與周邊亞太地區的崛起。這意味著,對世界資源的需求極大地提高。當年的「極限」,主要是在歐美為主的巨大需求下形成的;如今,更廣大地區富裕起來,加劇了對地球資源的索求。要知道,後富起來地區的人口,倍倍於歐美;若都倣效歐美不合理的高消耗生活模式,羅馬俱樂部警告的災難會加速形成。

可以說,歐美以前的不合理高消耗,是以其他地區的落後為代價之下出現的。世界沒有再為其他地區的不合理高消耗留下多少空間。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Paul Krugman昨天(2008/04/21)在文章中這樣說:「但這次有點不同了:不斷增長的世界經濟把資源有限的地球推向極限,這憂慮帶來的警號,比七十年代來得更迫切。」(http://www.nytimes.com/2008/04/21/opinion/21krugman.html?em&ex=1209009600&en=9e5d51c860f165f2&ei=5087%0A)

新一期《經濟學家》(Economist)也以糧食危機為封面報道主題,題目是「無聲的海嘯」,配上的繪圖是氣氛詭異肅殺的麥田,見之令人寒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